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455
跨行业投资 巨资涌入生物制药业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2日
     国内近两年来投资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超过120家,总投资额数百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跨行业投资,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由2000年初的56家猛增到现在80多家的规模,而重组类医药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明显好于制药业上市公司。比较发现,按照资产重组的内容和性质,跨行业重组医药生物公司主要采用三类资产重组方式。

    1、收购兼并方式。收购兼并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扩张方式,即在原先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将生物制药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重组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司有望高起点介入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并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公司今后的经营,尤其是盈利状况,受到被购并方生产及经营现状的影响较大,磨合期较长。另一方面,购并后不能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司也有很多,他们大多早早提出变更主业,多年后资产重组仍在艰难进行,业绩连续发生下滑,基本面如果不能彻底改变,公司仍难走出困境。例如悦达投资数千万元与中科院生化所保持多年合作,生物药新型肿瘤坏死因子项目被迫延迟三期临床研究时间,目前仍然只能靠投资收益来弥补传统产业萎缩的局面;类似的上市公司还有新黄埔、苏常柴、大连国际等。

    2、股权转让方式。上市公司以股权转让方式介入生物制药,多通过引进新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形式实现,其共有的特点是引进的大股东往往具有雄厚的企业集团背景,能够将公司原先的质地较差的资产彻底剥离,置换新的医药项目。这类重组方式的负面影响是,重组本身仅反映股权结构的变化,一些企业只注重对存量资产的重新组合,而在组织结构、人才资源、企业文化等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大多忽略了在重组以前的重新设计及重组以后的有效整合。这类上市公司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有胶带股份、北大高科、三九生化、东盛科技、望春花和华源制药等,其中东盛科技在1999年2.37亿元的销售收入中,95%以上来自于铝锭的生产和销售,而2000年,公司药品的生产销售已占到总收入的53%,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华源制药,原名浙江凤凰,属于老牌化工企业,在华源集团入主后不久,2001年中报中的药品生产销售已经占到主营收入的2/3,利润约1/2,资产置换过程在继续顺利进行。这类公司中,失败的案例有鞍山合成,传统纺织行业没有明显起色,引进上海中科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和复旦生物作为第二、第三大股东,但是所提供的投资项目几年后纷纷以失败告终,三年来业绩连续大幅滑坡,中期亏损近2000万元。

    3、资产置换方式。资产置换方式的特征之一是利用公司部分“劣质”资产来交换外部优质资产,由于采取的是整体置换形式,资产置换类上市公司重组成功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额多能产生明显增长,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关联交易较多,公司在短期收益明显提高的同时,长期盈利能力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另外不同来源的资产整合难度较大。典型的资产置换类医药公司有张江高科、长春高新、一致药业、ST高斯达等,他们大多仍在主业的转型之中,多数企业在淡出原有传统行业的同时,由于不具备研究开发实力,希望利用兼并收购加上带泥土移植新项目介入医药行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