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465
中医药: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0日
     经过几千年文火慢煮、上下传承,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中医药显示出振兴的迹象。据刚从英国考察归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研究学术带头人肖培根介绍,10年前,英国只有1万多名开业医生从事包括传统中医在内的辅助医疗,现在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数已超过4万。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诊所等各类中医药机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事实上,就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一项有可能对中医药产生深远影响的决议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第五十二届委员会上获得通过。这项名为“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地区发展战略”的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尊重传统医学的文化整体性,建议成员国尽早把传统医学规划纳入国家卫生发展规划中。此举意味着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将在亚太地区获得合法地位。

    专家据此分析说,“入世”后,随着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的逐步取消,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可望平等地进入各成员国市场,中医药融入世界医学体系的步伐将加快。其中,境外中医医疗服务具有投资少、周期短、回报高的特点,今后到境外创办中医诊所或中医医院将更为便利。总体上看,“入世”为中医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符合中医药的长远利益。
, http://www.100md.com
    来自“洋中药”的警示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然而,“中药鼻祖”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处境却颇为尴尬。据统计,目前国际市场每年中成药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并仍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相比之下,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仅占其中3%的市场份额,而且大多是作为原料药出口的。更让人心潮难平的是,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中药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就地粗加工后,运回国内二次加工,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占据了我国中成药市场1/3。日本专营中药的“昭天堂”,其一年的产量竟相当于中国中药的出口总量。

    “土中药”为何不敌“洋中药”,关键在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技术含量太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中药行业的技术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整体格局仍未彻底改观。在许多人眼里,中药炮制仍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事,带有浓重的模糊、神秘色彩。
, 百拇医药
    “入世”后,中药出口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可以断定的是: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出口中药仍将以原料药、保健食品的面目被接纳。而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承诺“入世”后5年内,将药品的关税降低到6%―6.5%,这为那些二次加工的“洋中药”加速挤入我国药品市场提供了机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辉瑞、拜尔、诺华等世界制药50强几乎都在积极介入中药和天然药市场,并纷纷来华设立分支机构。这些跨国医药公司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经营规模,有国际营销网络和品牌效应,其“杀伤力”不言自明。

    必须跨越的高门槛

    “洋中药”频叩国门的事实提醒我们:那种认为“入世”即意味着中医药将迎来发展“春天”的观点未免太过乐观。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要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过程的长短系于外因和内因两个因素:外因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理解和尊重度不断加深,并将中医药纳入主流医学体系;内因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内因无疑比外因更重要。
, 百拇医药
    从外延上说,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阴阳五行到经络学说、从复方作用机理到临床疗效、从药品产供销到药材种植等各个环节,而基础理论的创新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王永炎认为,受我国古代科学这一母体的影响,中医药学在深入、精细、量化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找到明确的二级学科的边缘、界限及学科前沿。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大学科和广兼容的理念,组织多学科人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加强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王永炎同时强调,中医药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成功交融,中医药的现代化必须在保持整体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不能用西方医学肢解中医药学。中医药要尽快建立标准体系,但这个标准必须“以我为主”,向世界推广。

    本着“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大原则,国家已将中医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络解析、针灸治疗标准、复方药物作用机理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子项目正加紧推进。

    随着“入世”,中医药正处在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门槛上。这个门槛很高,但必须跨越。“好比一位身怀家传绝技的武林高手,以前习惯了骑马走土路,如今却来到高速公路的入口。他必须先学习驾车技术和交通规则,才能上路并走得更快、更远。”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著名中医药专家于生龙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中医药面对“入世”的形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