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国哲学
编号:10333957
解阴阳论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6日 清阳客栈
     不知阴阳者,不可以言物。是以消息之中,变化无穷。

    问曰:谨闻其说。

    答曰:授受之间,而见其情。阴阳恒相倚,唯有消息流转。阳授谓之出,阴受谓之入。和则为常,戾则为变。

    问曰:则有所谓生败者,何也?

    答曰:生者,阴阳和,逢其时则生矣。败者,阴阳绝,至其时则败矣。生之源,谓之动有情;动之源,在乎相有所感。是以少阴少阳者,生之阴阳也;太阴太阳者,消之阴阳也。

    问曰:感者何谓也?

    答曰:阴非孤阴,阳非独阳。气虽异质,道本一源。是以见其一则感,万物皆如是,非止于人事也。感则合,合则气生一,一者,精也,由以造化乃出。是以离合之间,而变化万端。

    问曰:吾知其合也,奈何见其离乎?

    答曰:一者上道,上者下乘。稚者尚守其朴,守朴曰德。为道者日损,损者以其有为,志朝于外,阴阳日失,不可守其本,则离也。

    问曰:物皆不守,何也?

    答曰:阴阳合则造化出,是以见阴阳分也。或造于阴,或造于阳,皆成其势。造于阳者,有于之道也,其机恒朝于外;造于阴者,不足之道也,其机恒朝于内。由是始有所感,阴阳相注,化机不息也。

    问曰:善,善,乃见天地生生不竭之道。然何以知其化之阴阳?

    答曰:阴阳相感,阳进则化阳,阴进则化阴。所以然者,先天造化之势也。, 百拇医药(庐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