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大动脉炎
编号:10321063
成功治疗难治性广泛型大动脉炎1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病例摘要

    患者女,12岁,因“乏力2年,发热10个月”于2001年8月28日入院。患者自1999年10月出现乏力伴一过性视物模糊及复视。1999年12月双下肢发凉,活动后麻木,左足第四趾变紫。2000年4月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双手无脉”,血沉(ESR) 49 mm/第1小时末,多普勒彩超显示广泛的大动脉狭窄,管壁增厚(见图)。诊断“大动脉炎”,予泼尼松20 mg/d及阿司匹林口服,复方丹参、前列地尔静脉输注,症状逐渐改善。泼尼松渐减量至6.25 mg/d,复查ESR 7 mm/第1小时末。2000年12月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将泼尼松加量30 mg/d,体温降至正常,但激素减量再度发热。2001年3月加用硫唑嘌呤50 mg/d治疗4月,体温仍有波动。随后予泼尼松30 mg/d及环磷酰胺(CTX)400 mg/w(总量2.4 g),症状无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查体:BP:右上肢100/85 mmHg;左上肢0 mmHg;Cushing面容,右桡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脉搏不清,双侧股动脉、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扪不清,右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双侧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压痛。入院后查ESR 36~56 mm/第1小时末,C反应蛋白15~16 mg/dl。血培养、尿培养、尿找抗酸杆菌阴性,PPD试验(+++);胸片、腹部CT未见异常,血管超声见右髂动脉、双侧股总动脉、双侧肱动脉、双侧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未见狭窄。
, 百拇医药
    诊断:大动脉炎,广泛型,活动期。

    因结核感染不除外,予异烟肼0.3/d,利福平0.45/d,乙胺丁醇0.75/d三联抗痨治疗3月,患者仍发热。加用甲氨蝶呤(MTX)10 mg /w ( 6周,再加用CTX 200 mg 2次后,患者突发水痘,经抗病毒治疗,水痘愈合且体温正常1周后,再度发热39℃,加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后体温正常。全科查房考虑发热原因为大动脉炎活动,于2001年11月应用甲泼尼龙500 mg/d冲击治疗3天,此间患者无发热,冲击治疗结束后患者再度发热,用尼美舒利100 mg 2次/日,后改用罗非昔布25 mg 2次/日,可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予MTX 10 mg/w,同时予CTX 1000 mg /2w,复查ESR、CRP逐渐恢复正常。泼尼松逐渐减量后患者体温仍维持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讨 论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系统性炎性疾病,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高血压及与受累血管相应的脏器缺血症状。该病病因不明,动脉壁全层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广泛的动脉壁全层纤维组织不规则增生、变硬,管腔狭窄,可合并血栓形成。目前还没有确定的临床指标来评价大动脉炎的活动性,一般认为:①出现发热等炎性反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②血沉增快;③有脏器缺血表现;④血管造影发现典型病变。4项中有2项为新发或加重时考虑为病情活动。该患者经全面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可除外结核感染。发热、血沉增快且CRP增高,彩超发现广泛血管病变,提示病情活动。
, 百拇医药
    该病的常规药物治疗为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约50%的患者单用激素不能控制疾病活动,因而需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目前尚无确定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文献报告约23%的病例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已报告的治疗药物包括:CTX 2 mg/kg/d;MTX 0.3 mg/kg/w; 硫唑嘌呤1~2 mg/kg/d; 环孢素A 5 mg/kg/d(维持量2~3 mg/kg/d)和最近报告的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该患者经过激素、硫唑嘌呤及小剂量CTX治疗不能缓解症状,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仍未能控制病情活动。大剂量CTX冲击,与MTX联合治疗,辅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控制体温,病情控制满意。在激素减量后体温维持正常,ESR及CRP正常。

    血管壁内的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造成了动脉壁的损伤。因此对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大剂量CTX并加用MTX联合治疗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点评 这是一例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活动性大动脉炎的药物治疗一般首选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该例大动脉炎患者,常规治疗及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的疗效不佳,经过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