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521
国内基因芯片巨头 保健品市场试深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5日
     圈内人公认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正因如此,真正拥有生物高科技底牌的公司对于涉入这一领域往往非常谨慎,轻易不愿去“趟混水”。这样的企业包括拥有基因芯片制造技术的联合基因集团、博奥集团芯片公司,以及在基因测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的北京华大基因工程公司。而现在,位于上海的联合基因集团终于准备出手,来试试保健品市场的深浅了。

    内部消息称,中国最大的生物科技集团,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研制、开发、生产生物芯片的公司——联合基因集团,正在试图和“脑白金”幕后人物史玉柱接触。

    这是该高科技领头羊即将进军保健品市场的一个信号。联合基因曾将基因芯片专利技术作价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名嗓一时。

    联合基因要做保健品

    为拓展业务,联合基因去年就已经开始打算寻找进入保健品市场的机会。曾在该集团任企业策划部总经理助理的张茁表示,他早就已经开始和一些保健品厂商进行联络,希望能利用它们的渠道和经验进入保健品领域。张茁特别指出,健特生物的史玉柱,他就曾经接触过好几次,但是双方并没有立刻达成协议。
, 百拇医药
    史玉柱“脑白金”的策划已是业内公认的成功范本,它在短时间内挣得了足够的钱,并且偿还了以前留下的巨额债务。但是,“脑白金”强硬的宣传用词和过分夸大的宣传给人印象不佳,也令史玉柱本人又入争议旋涡。因此,形象良好的联合基因若与史玉柱合作,则要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此,便不难理解其行政部经理顾悦平在谈及合作一事时显得极为谨慎。

    他说,作为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其过去业务的重点一直放在基因芯片、基因项链上,他们也发明了很多好的产品,由于对保健品的渠道等方面经验不足,确实正在考虑与谁进行合作。他透露,这项准备已经进行了几个月,具体与谁合作,在达成协议之前不便透露。

    顾悦平肯定的一点是,联合基因迟早要进入保健品市场。

    而涉事另一方的上海健特生物,由于其产品争议太大的缘故,一直是媒体的焦点。健特生物研发部经理吴先生表示,事关公司大事,不便透露。
, http://www.100md.com
    无奈的选择

    联合基因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2000年8月,这家公司与上市公司星湖科技,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额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星湖科技协议以货币资金投资2.5亿元人民币,而联合基因以基因芯片产品制造技术、基因芯片专利独占使用权、基因芯片在研发的产品等无形产品作价2.5亿元人民币,占有50%的股份,这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

    截至目前,联合基因集团公布其总资产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下属公司包括博星、博华、博联以及涉足药业的基因药业公司等二十余家。

    而这次将业务转向保健品,与其说是开拓业务,不如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营的压力。

    联合基因的基因芯片经传媒爆炒之后,一度在报章上留下“2001年达到销售额7000万元人民币的高度,同时获利1000多万元”的字句。它声称在上海其产品销路很好,但在科研院所密集的北京,却很少有人提起它生产的芯片。
, http://www.100md.com
    既然产品难以在科研的重要市场——北京造成声势,联合基因的产品销量能有多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基因芯片的实际需求最很小,只在医院诊断中极少用及,而用于实验中的数量难以支撑起这家规模庞大的生物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基因在去年年初建立了基因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开发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等技术,意欲在中药成分筛选方面开拓出新的市场,引来中药生产大户的注目。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指出,中药的筛选费时费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中药有效成份,虽然能在研究前期缩短一些时间,但这只占整个药物开发工作很小的一部分。联合基因这招棋照样是“远水难解近渴”。

    这令这间国内基因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大伤脑筋:在目前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申请基因专利是需要钱而不能创造钱。压力之下,想要生存,只能向保健品行业觅一条路了。
, 百拇医药
    但是,这也绝非易事,十几年中在保健品上折戟沉沙的企业不胜枚举,而且产品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保健品行业也正面临着全行业的信任危机。联合基因未来的路确实不好走。

    生物高科技企业曲高和寡

    联合基因的困难正好反映了生物高科技公司面临的问题。正如网络泡沫的最终破灭一样,生命科技中的泡沫最终也将被挤干。

    在新经济的浪潮中,生物技术备受重视,一些以科研为主,同时产品线并不十分明确的公司纷纷成立,并被推上了潮头。这不仅包括联合基因,也包括像华大基因这样以基因测序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基因测序是科研的前端,离生产产品还有很远的距离。华大基因取得了为人类基因组成功测序1%的成绩,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己集资。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为华大基因赢得了声誉,但是并不能赢得收入。往下该怎么办?一位华大基因的工作人员说,今后的业务开展主要靠赢得国家的课题经费。华大基因的负责人表示,为企业进行生物基因测序也是他们的主要业务。
, 百拇医药
    但是,这样的业务多吗?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重要负责人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分子生物系主任罗伯持·沃特森(Robert H·Waterson)曾对记者表示,他不认为基因测序能成为工业,同时,他承认即使在国外像基因芯片这样的产品,也基本上都是用在实验中。

    这与迅速出现又迅速衰亡的网络公司有几分相像,网络公司的产品就不十分明确。创造一个公益的网上世界容易,将他们变成产品就难了。

    于是,众多的网络公司就成为了新经济的牺牲品,同时也成为开拓网络科技的先驱。

    像联合基因、华大基因这样的公司,会不会也成为这样开拓基因新时代的先驱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