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5525
儿童风湿性疾病有了新标志物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17期
儿童风湿性疾病有了新标志物//
儿童风湿性疾病有了新标志物//
儿童风湿性疾病有了新标志物

     本报讯 最近,有研究者发现了可溶性粘附分子与儿童风湿性疾病的相关性,这给最终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增加了希望。

    然而,研究者Bloom等人强调,必须小心解读他们的研究结果。因为这只是一项纳入18例风湿性疾病患儿的回顾性研究。

    上述18例患儿中,有8例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患混合结缔组织病;4例患皮肌炎(DM);4例患各类血管炎。研究者试图在这些风湿性疾病患儿中,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测定粘附分子ICAM-1、ICAM-3、VCAM-1、L选择蛋白和E选择蛋白的水平,并研究它们与患儿疾病活动性的临床相关性。

    研究发现,血管炎患儿的可溶性E选择蛋白水平较高(P=0.08);所有病例活动期的可溶性ICAM-1水平都高于静止期(P=0.05);SLE患儿的L选择蛋白水平与补体C4水平相关(r=0.76,P=0.03),可溶性E选择蛋白的水平和vWF( 凝血因子Ⅷ中具有血小板凝集活性的部分)抗原水平呈负相关(r=-0.93,P=0.08)。但是,粘附分子水平与任何疾病活动性指标(如血沉)都无直接相关性。

    研究者的结论是:

    血管炎时E选择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该病时内皮细胞的高度激活状态及明显的血管损伤。

    SLE患儿中可溶性L选择蛋白与C4的相关性,可能提示细胞表面L选择蛋白脱落下调参与了白细胞不断粘附到内皮细胞上的过程,这可能导致进一步损伤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在DM病人中,可溶性E选择蛋白与vWF抗原的负相关性有些令人费解,有可能表明DM时内皮细胞所起的病理生理作用与血管炎时不同。

    一般说来,可溶性 ICAM-1水平的改变可以用作儿童风湿性疾病活动的标志物,但粘附分子与任何疾病活动性指标都无直接相关性的现象,提示粘附分子仍不够敏感,不能发现疾病活动性的较小差异,因而还不能常规用于临床。(J Rheumatol 2002,29 ∶83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