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针灸讲义
编号:191449
下篇(针灸治疗各论-第一章内科病证-1、中风)
http://www.100md.com 德宏中医按摩院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章内科病证

    一、中风

    本病以猝然昏仆,神识模糊,歪僻偏废,言语蹇涩为主证。在《内经》中记载,原为厥证之一,如《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因其血气上逆,故有眩晕、心悸等先兆证状,又因发病骤急,变证多端,如风之善行数变,故后世又类比而称为中风。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主要是在人体的脏腑阴阳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而又偶值忧思恼怒,或嗜酒、劳累、房室等诱因,遂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血气并走于上,痰浊堵阻窍络,致脏腑经络的功能,陡失常度,阴阳之气,逆乱而为闭证,离决而呈脱象,或仅经络之气阻滞,而见歪僻偏废等证状。临床上就其发病浅深程度不同,重的出现经络并脏腑证状,轻的只出现经络证状,故分在脏腑与在经络二类,作为辨证和治疗的依据。
, http://www.100md.com
    【辨证】

    (一)在脏腑 本病发病之先,常见眩晕、心悸或一时言蹇和指麻等先兆证状。发作时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口眼歪斜等证。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分为闭证与脱证两种:

    1、闭证:多因气火冲逆,血菀于上,肝风鸱张,痰浊壅盛,证见神志昏糊,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甚则声如曳锯,二便闭塞,脉象滑大弦劲。

    2、脱证:由于真气衰微,元阳暴脱,证见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或呼吸微弱,汗出痰壅,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如汗出如珠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是真阳外越,最为危候。

    (二)在经络 病在经络之分,未入脏腑,或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而经络气血仍形阻滞,证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蹇或口眼歪斜等,脉象多见弦滑或兼浮。
, 百拇医药
    【治疗】

    (一)在脏腑

    1、闭证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及足厥阴经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刺出血。

    (处方)水沟 十二井 太冲 丰隆

    (方义)本方配穴所以能秦平肝熄风、清火豁痰、开窍启闭之功,主要是由于通调人身阴阳二气及督脉、足厥阴、足阳明的经气而使机体产生调整作用的结果。闭证的病机,为阴阳之气的壅闭逆乱,取十二井穴是通三阴三阳之经气,点刺出血是泄其壅热,使气通而闭开;督脉为诸阳经之总督,本病由于阳亢火盛,故泻水沟以调督脉,使阳经上亢之气火,得以清泄;肝脉上巅,泻太冲调肝经经气,以平熄上僭的风阳;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壅遏,因于气失运化,取足阳明经的别络丰隆以宣通脾胃二经之气机,使起蠲化痰浊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加减法)如牙关紧闭加颊车、合谷;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口眼歪斜,参照病在经络的处方加减。

    2、脱证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拘壮数,以汗收、肢温、脉起为度。

    (处方)关元 神阙(隔盐灸)

    (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如元阳外脱,必从阴中以救阳,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是阴中有阳的穴位;脐为生命之根蒂,神阙位于脐中,属于任脉,为真气所系,故大艾重灸二穴,以回垂绝之阳,阳气来复,则固卫有权而外脱无虞。

    (加减法)本病亦可兼灸足三里。

    (二)在经络

, 百拇医药     1、半身不遂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灸患侧,病程稍久则宜先刺健侧,后再刺灸患侧。

    (处方)上肢:肩禺 曲池 合谷 外关

    下肢: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昆仑

    (方义)本方配穴所以取用阳经输穴的原理,因风病多在阳经之故。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则正气强盛,而机体功能易于恢复。故三阳经中又以阳明为主治的关键。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经的穴位,使起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

    (加减法)除上列处方外,半身不遂可取患侧的井穴,刺出血,系取大接经气之意;上肢还可输取肩廖、阳池、后溪等穴;下肢输取风市、阴市、悬钟等穴。病程日久,上肢宜配合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合腰阳关、白环俞等。肘部拘攀加曲泽,腕部拘攀加大陵,膝部拘攀加曲泉,踝部拘攀加太溪。如言语蹇涩,加症门、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扣打患部。
, http://www.100md.com
    2、口眼歪斜

    (治法)取手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灸患侧,如病延日久,则左右均刺。

    (处方)地仓 颊车 合谷 内庭 太冲

    (方义)手足阳明经和足厥阴经经脉,均上达头面,下行手部或足部,取地仓、颊车,是近取以调局部的经气;取合谷、内庭、太冲,是远取以调本经的经气,使气血通畅,而病自向愈。

    (加减法)本病尚可酌取水沟、阳白、下关等穴。

    (附注)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逆,见有中风先兆征状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刺或艾灸风市、足三里等穴,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