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刮痧疗法
编号:191537
第二章经络全息刮痧法选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刮痧选区的经络腧穴基础)
http://www.100md.com 《刮痧疗法》
     第二章 经络全息刮痧法选区的理论基础

    刮痧疗法在选取刮拭的区域时,传统民间刮痧术主要选取背腰、胸腹、肘窝、膝窝等部位,这其中既有经验选区的成分,也包含有循经络选区的成分。经络刮痧法则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刮痧疗法的特点指导刮痧选经配穴,从而使刮痧疗法的适应症更广泛起来。本书除了借鉴民间刮痧术、经络刮痧法的选穴方法和思路外,还根据生物全息理论,总结出全息刮痧法,引入了全息诊疗法中全息穴区的选区配区思路,因此本章将经络腧穴知识和全息生物学知识作为刮痧选区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刮痧疗法常用的经络腧穴和全息穴区。

    第一节 刮痧选区的经络腧穴基础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黄帝内经》把经络的功能归纳为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中医在临床诊断辨证上、在中药作用归经上、在针灸推拿刮痧选穴选区上、在气功导引行气运气上,都以经络为依据。
, 百拇医药
    近几一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运用声、光、热、电、磁、核等生物物理学方法,测得经络在体表部位的循行线具有高振动音、高冷光、高红外辐射、低阻抗、显性或隐性传感等特性,并和同位素原子的优势扩散线中相一致。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得经络循行线还具有高钙离子浓度,高二氧化碳释放等特性。而且研究发现经络现象在动植物体上普遍存在。进一步的形态学研究认为,经络是人体纵行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立体空间系统,在这一立体空间系统中,正是生理、病理各种信息传播的优势通道,也是人体最大的调控系统。

    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如沟通脏腑和外周肢行、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与脏腑之间多途径的联系,经络与经络之间的联系。二是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这也就是《灵枢·本脏》所说的“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三是感应传导针刺或是其他刺激,比如刮痧刺激,艾灸刺激等,并可以将药物传导传输至病变部位。四是调节人体机能平衡,在通常情况下,经络系统处于自动化优化调控状态,随时识别许自动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倾向,使机体随时保持着阴阳气血的相对协调平衡,一旦机体阴阳气血失衡,人体就处于病态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针刺、按摩、刮痧、艾灸,以及药物来激发或提高经络系统的调节机能,使机体
, 百拇医药
    的阴阳气血重归平衡协调,于是使达到了恢复健康的目的。经络的这一功能,在《内经》里叫“调虚实”、“处百病”。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经脉、络脉、12经筋、12皮部所组成的。

    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正经即12经脉,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直接和五脏六腑相连,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8,这就是督脉,仟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12经脉和调节经脉气血盈亏的作用。但12正经都有阴阳经表里相合的关系,奇经没什阴阳经表里相合关系,12经别是从12经脉别出的经脉,可加强12经脉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并弥补12经脉和其未能达到的器官之间的联系,经脉小的12正经和奇经中的督、任2脉,合体14经,是针灸、推拿、刮痧疗法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分为15别络、浮络、孙络15别络是较大的主要络脉,可加强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的分支,它遍布全身。孙络个仅使营卫气血通行敷布于体表,而且也是邪气出入的通路,刮痧疗法主要刺激的部位即是孙络和浮络,刮后所出现的痧,即出自孙络,出痧后则提示邪气已从孙络外泄。
, http://www.100md.com
    经筋足12经脉与筋肉之间的联络通路,有联缀四肢百骸,管理关节屈伸运动的作用。

    皮部足12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部位,或说是12经脉在体表的势力范围,也叫12皮部。某经的皮部,就是该经在体表的作用区域,刮痧法刮拭面积较大,在刮拭某经时,除了刮拭到经脉主干线外,也刮拭了其皮部的孙络,或说是主要刮拭了其皮部的孙络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三、14经脉概述

    12经脉和任、督2脉合称14经,是针灸、刮痧选穴配区的主要依据。

    1、12经脉的命名

    12经脉对称地分布在人体左右,每侧都有12条,所以全身实际是24条纤脉。

    12经脉分为阴阳两大类,阴经有6、阳经也有6。通过手的经脉叫手经,通过足的纤脉叫足经。每经都有固定的联属内脏。这样经脉的名称就综合了手足、阴阳、脏腑的内容而确立下来,如“手太阴肺经”,即足通过手、联属肺的阴经。12经的名称详见“经络系统简表”。
, 百拇医药
    2、12经脉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

    (1)12经脉分布规律:如一人双手触地取爬行姿势,并仰头面向前方,那么太阳照得着的部位大体是阳经的循行部位,太阳照不着的部位,大体是阴经的循行部位。在头部,足太阳经行头项,足少阳经行头侧,足阳明经行面额。在躯干,足太阳经行后背,足少阳经行两侧,足阳明经及足三阴经行胸腹。在上肢,阳经行伸侧(外侧)、阴经行屈侧(内侧)。在下肢,阳经行于外侧、后侧,阴经行于内侧。 而且阳明、太阴经在前圆,少阳、厥阴经在中间,太阳、少阴经在后缘,形成阴阳表里两经两两相对的分布。

    (2)12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二阴经从足走腹胸。手之阴阳经交接于手,足之阴阳经交接于足,手足阳经交于头,手足阴经交于胸腹。

    3、12经脉的表至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6对表里相合的关系(见12经脉表甲配合表)。凡相表里的两经,则在四肢木端交接,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位置,分别属于相表里的两个脏腑,经络相表里和脏腑相表里是一致的。刮痧法中的阴阳对刮原则,就是指对刮相表里的两经。
, 百拇医药
    4、12经脉气血流注次序

    12经脉气血的运行是首尾相贯,如环无端的。这一流注次序。

    5、任、督2脉的循行和功能

    (1)督脉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人体后正中线。头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及上唇,终于上唇系带处。有总统率全身阳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所以也叫“阳脉之海”。它的分支入脑、属肾,主干行于脊 里,因此和脑、髓、肾的功能关系密切(见本书附图5、6)。

    (2)任脉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眼眶下。有总任全身阴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所以也叫“阴脉之海”,而且和女子妊娠有关,因此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见本书附图5、6)。
, http://www.100md.com
    6、12皮部

    12皮部是12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部位,或说是12经脉在体表的势力范围。这是前面已经谈到的概念。由于刮痧法是直接在12经脉的皮部刮拭,所以这里再说明一下皮部的范围,生理功能和它在诊断、治疗上的意义。

    (1)关于12皮部在体表的部位,尚未见到古代文献的明确记载,一般认为,每条经脉的皮部,应以该经脉循行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拓宽至相邻经脉的皮部为止。(见本书附图1、2、3)

    (2)l2皮部的生理功能。一是充养皮毛,脏腑精气通过经脉而布达到皮部,从而起到营养皮毛的作用,所以皮毛的润泽与枯槁,可反映皮部气血的盈亏,并间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哀。二是防御外邪,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及皮毛,进而是络脉,经脉,直至脏腑。所以12经皮表之部,也就是12皮部,显然是防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如果皮部气血失和、功能衰弱,邪气就易于由皮部人侵而逐渐深入。
, 百拇医药
    (3)12皮部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因脏腑通过经脉、络脉、皮部和体表建立了联系,所以肌腑的功能活动和气血盛哀,可以在皮部反映出来。这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意思。于是在诊断上就可以从人体外表的变化,加面色、舌象、体表的寒热等,测知内在脏腑的功能状况。如《灵枢·经脉篇)说:足阳明胃经“’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及其皮部循行分布在身前的缘故又如《索问·刺热篇》说:“脾热病者鼻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等等,也属通过皮部诊知内脏情况的举例。特别是刮痧疗法中,在某经皮部刮出痧后,可以依据痧色的深浅、痧粒的疏密、痧位的深浅来诊断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病性的寒热、病程的久暂。这在第三章还会详细谈到,在治疗方面,有许多外治法就是通过皮部来起作用的。如用药物薰、洗、浴、敷、贴,用梅花针叩击、艾条灸烤、激光照射、电流刺激、推拿手法等,首先作用于皮部,然后通过皮部将药物或其它刺激或治疗信息传入经脉、通过经脉而入内脏,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刮痧疗法,是通过刮拭或点压的方式,直接作用于12皮部的孙络,使细小的络脉充血或出血,使皮部的汗孔开张,从而达到排泄邪气、调整经络和脏腑功能的目的,使机体恢复健康。可见12皮部在刮痧疗法中的意义是不可轻忽的。
, 百拇医药
    7、12经脉所属脏腑的功能

    手足阴经,皆分别和脏相连属;手足阳经,皆分别和腑相连属。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功能,属阴,其为病多虚证;腑具有传送和消化饮食物、排泄糟粕的功能,属阳,其为病多实证。中医对脏腑的认识,除了和古代的人体解剖知识有关外,主要是从人体内脏的功能角度来进行论述的。由于本书受篇幅所限,仅简要的将12经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它们和体窍情感的关系作一介绍,如欲进一步学习,请阅读中医的专门书籍。

    (1)肺肺属五脏之一,在胸腔,手太阴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金,和大肠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可详见第三章第九节五行归类配属表;下同)。

    (2)心心属五脏之一,在胸腔,膈膜之上,手少阴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火,和小肠相表里,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 http://www.100md.com
    (3)心包心包也叫心包络,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外邪侵袭于心,首先由心包受病,手厥阴经和它相连属,没有五行配属和表里配合的说法。

    (4)脾脾属五脏之一,在中焦膈下,足太阴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土,和胃相表里,脾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是气血化生之源,人体“后天之本”。”已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稍微和水液,主升清,主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志为思。

    (5)肝肝为五脏之一,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足厥阴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木,和胆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其主疏泄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畅达、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情志的调畅皆有重大影响。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

    (6)肾肾为五脏之一,在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足少阴肾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水,和膀胱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代谢。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故称其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和惊。
, 百拇医药
    (7)胆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连,足少阳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木,和肝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进入小肠,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胆又有主决断的功能。

    (8)胃胃为六腑之一,在上腹部,足阳明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土,和脾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容纳并腐熟饮食物,其气以降为和,主通降。和脾共称后天之本。

    (9)小肠小肠为六腑之一,上接胃,下通大肠,为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手太阳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火,和心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盛容饮食物和消化饮食物,这叫主受盛和化物。还可以分别出水谷精微、水液和食物残渣,这叫泌别清浊。

    (10)大肠大肠为六腑之一,上接小肠、下通肛门,手阳明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金,和肺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也就是将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余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多余水分,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 http://www.100md.com
    (11)膀胱膀胱为六腑之一,在小腹中央,足太阳经和它相连属,在五行属水,和肾相表里并直接和肾相通。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l2)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手少阳经和它相连属,但没有五行配属和相表里的脏器。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其功能之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三焦还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在中医学里还有上焦、中焦、下焦的划分。横膈以上,心肺头面为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膈下脐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为升降的枢纽,气血化生之源。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为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脲液。后世医家,将肝肾精血、命门原气等也都归属于下焦。

    四、腧穴知识概述

    1、腧穴的概念和分类

    腧穴的腧字,有输注的意思,象水流的输送灌注。穴字是个隙、孔隙的意思。腧穴和经络相通,是经络中气血聚散灌流输注的部位。在《内经》里,把腧穴叫“节”、“会”、“气穴”、“气府”、“骨空”,其它古代医书里还叫“孔穴”、“穴道”或“穴位”。
, 百拇医药
    腧、输、俞3个字读音是相同的。但“腧穴”是全身穴位的统称。“输穴”是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中的第3个穴位。“俞穴”专指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俞和六腑俞等背俞穴,是腑脏之气输注刮背部的穴位。

    腧穴通经脉,经脉属腑赃。腑脏有病变,使经络气血运行异常,则可在腧穴处出现敏感、压痛、结节等异常反应。刺激(如针、灸、刮拭、压按)腧穴,通过激发、调节腧穴的气血,可进而激发,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内脏疾病的目的。当然腧穴也是受邪的部位。

    腧穴分经穴、奇穴、阿是穴3 人类。

    经穴是指属于12经脉和任、督2脉的腧穴,它们部分布在14经循行路线上,和经脉关系密切,可以反映本经及所属脏腑的病证,可以治疗本经及所属腑脏的病证,也叫“14经穴”。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14经系统的腧穴,因它有奇效,所以叫奇穴,也叫经外奇穴。奇穴的主治证较单纯,多数奇穴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阿是穴,即以痛处为穴。医生按压病人身体时,当按到痛处时。病人会喊:“啊!是(这里痛)”,痛处如不是14经穴和奇穴所在位置,则命名为阿是穴。所以阿是穴既无固定位置,也无具体穴名,而总以“阿是穴”称之。

    2、特定穴

    14经穴中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给予特定称号的腧穴叫“特定穴”。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即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和在胸、腹、腰、背部的募穴、背俞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这些经穴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在刮痧疗法中也有重要价值。现将部分特定穴简介如下:

    (1)12经五腧穴和原穴

    关于五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也就是说经气所出的部位,象水的源头,叫井穴,井穴多在手足末端,也合叫“十二井”;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荥穴多在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前方;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象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叫输穴,输穴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气正盛而流行经过的部位,象畅通的水流,叫经穴,经穴多在腕踝关节以上;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象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叫合穴,合穴在肘膝关节附近。
, 百拇医药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在腕踝关节附近。 12经每经1个原穴,合称“十二原”。五腧穴和原穴多为临床所常用。

    (2)络穴

    络穴是络脉从经脉上别出的部位。15络穴有:肺经的列缺、心经的通里、心包经的内关、大肠经的偏历、小肠经的支正、三焦经的外关、胃经的丰隆、膀胱经的飞扬、胆经的光明、脾经的公孙、肾经的大钟、肝经的蠡沟、任脉的鸠尾、督脉的长强、脾之大络的大包。

    络穴是络脉分出的地方,能沟通表里两经,既可以治本经病,本络脉病,又可以治和本经相表里的经脉之病。为刮痧中的常用穴。

    (3)穴

    部穴是经脉的气血深聚在四肢肘膝以下的空隙部位。 12经脉各有1个部穴,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也各有1个部穴,共16穴。肺经部穴为孔最;大肠经为温溜;心包经为部门;三焦经为会宗;心经为阴部;小肠经为养老;脾经为地机;胃经为梁丘;肝经为中都;胆经为外丘;肾经为水泉;膀胱经为金门;阴维脉为筑宾;阳维脉为阳交;阴跷脉为交信;阳跷脉为跗阳。
, http://www.100md.com
    (4)背俞穴和募穴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部位。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用脏腑名称来命名,详细可参考后面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背俞穴既可以治疗相关联的内脏的病,也可以治疗和这个内脏相关联的五体、五官的病,如肝俞穴可以治疗肝病,也可以治疗和肝相关联的筋病与目病。背俞穴是刮痧法最常用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结聚在胸腹的部位。五脏六腑共12募穴。肺之募穴为中府、肝为期门、胆为日月、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大肠为天枢、心包为膻中、心为巨阙、胃为中脘、三焦为石门、小肠为关元、膀胱为中极。募穴主治性能和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在刮痧法中,经常是俞、募穴配合使用。如治心脏病时,既刮心俞,也刮心包之募穴膻中和心之募穴巨阙。

    (5)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处的8个腧穴。它们分别是,脏会章门(脾之幕穴)、腑会中脘(胃募穴)、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血会膈俞(膀胱经穴)、筋会阳陵泉(胆经合穴)、脉会太渊(肺经输穴)、骨会大杼(膀胱经穴)、髓会绝骨(胆经穴)。凡属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都可以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为刮痧常用穴。
, http://www.100md.com
    (6)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8脉和12正经脉气相通的在肘膝以下的8个腧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既治正经病,也治奇经病。为刮痧法所常用。

    (7)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如小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大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三焦下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膀胱下合于本经委中,胃下合于本经足三里,胆下合于本经阳陵泉。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的主要穴位。临床极常用,是学习刮痧法应重点掌握的穴位。

    此外在特定腧穴中,还有交会穴。交会人是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部位,交会穴既可以治本经的病,也可以治相交会的其他经的病。交会穴数目甚多,不在此列举。

    3、腧穴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腧穴的作用概括为输注气血、反映病候、防治疾病3个方面。

    (1)输注气血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道路,腧穴是经脉和络脉相互贯通的枢纽,经脉中的气血要通过腧穴灌注于络脉,渗透到四肢百骸、全身各部,所以说腧穴是输注气血的地方,具有输注气血的作用。

    (2)反映病候

    腧穴作为人体的一个部位,它通过经络和内脏密切地联系起来。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相应的腧穴就会出现异常反应,这对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都有一定意义。比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炎性病变的人,大多在足三里或上巨虚处有敏感压痛点。临床上可以在背俞穴、募穴、穴、原穴等部位进行诊察,察其局部色泽有无变异,有无瘀点、丘疹、脱屑、隆起、凹陷,触摸其局邪有无压痛、敏感、肿胀、硬结、条索、坚实、松软或异常的冷热之感,从而作为诊断内脏器官病证的辅助诊断方法。
, 百拇医药
    (3)防治疾病

    腧穴又是预防治疗疾病过程中,进行针刺、火灸、按摩、刮痧、敷药的部位,可以通过对腧穴的刺激,来调整经络气血,疏通邪气出路,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五、腧穴的主治规律

    刮府治病选穴区,离不开腧穴的主治范围,每个腧穴的主治范围既和它所在的经络有关,也和它所在的部位有关。从经络来说,它可以治疗本经所属的脏腑经络病,兼治和本经相关的脏腑经络病。从部位来说,一个腧穴又可以治疗它所在的部位及邻近部位的病。现将分经主治范围和分部主治范围分别列简表如下:

    经名 本经病 二经病 三经病

    阴腧穴 手太阴肺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 百拇医药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阳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鼻、门、齿病 眼病、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病 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神志病

    足三阳腧穴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耳、胁肋病 眼病

    足太阳膀胱经 后头、背腰、脏腑病

    足三阴腧穴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
, 百拇医药
    足厥阴肝经 肝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下肢外侧腧穴:分部: 小腿外侧

    主治范围:胸胁、颈项、眼、侧头病

    分部: 足外侧

    主治范围:侧头、眼、耳、胁肋、发热病

    从上面腧穴的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范围看,每一个腧穴都可以治其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组织器官的病证,这叫腧穴的近治作用。还叶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腑脏、组织、器官的病,有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全身,这叫腧穴的远治作用。尤其是12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远治作用表现更为明显。除此之外、有些腧穴还有些特殊作用,比如刮大椎穴可以退热、灸至阴穴可以矫正胎位等,都属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六、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易取穴法种。

    1、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也叫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全身各个部位的大小长短,并依照规定的尺寸数据,按比例折算确定腧穴所在位置。见常用骨度分寸示意图。

    2、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其中有固定标志,也有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如骨骼、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凹陷、五官、发际、爪甲、乳头、肚脐等可作取穴标志。如鼻尖取素、眉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

, http://www.100md.com     活动标志如关节、肌肉、肌腱、皮肤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隆起、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可作取穴标志。如曲肘后在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取曲池,张口后在耳屏前的凹陷处取听宫。

    3、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用病人本人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来度量取穴的方法。以中指中节挠侧两端的纹头间距作1寸,叫中指同身寸。以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叫拇指同身寸引。手四指并拢,在中指中节横纹处测4指的宽度,作为3寸,叫横指问身寸,也叫一夫法。手指同身寸法主要用于四肢部的取穴。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垂臂曲肘,肘尖尽处取章门;立正姿势,中指尖端 八、刮痧常用经外奇穴

    1、头颈部奇血

, 百拇医药     (1)四神聪

    【定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眩晕、癫、狂、痫、失眠、健忘。

    (2)印堂

    【定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疟疾、头痛、眩晕、呕吐、口眼歪斜、小儿急慢惊风、头面部疗疮、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衰弱。

    (3)太阳

    【定位】外眼角和眉梢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神经衰弱。
, 百拇医药
    (4)牵正

    【定位】耳垂前方5分,和耳垂中点平。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2、顶背腰骶部奇穴

    (1)百劳

    【定位】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

    【主治】肺结核、咳血、百日咳、颈淋巴结核、疟疾、项肌痉挛或扭伤,妇女产后周身疼痛。

    (2)血压点

    【定位】第6、7颈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2寸。

    【主治】高血压、低血压。
, http://www.100md.com
    (3)定喘

    【定位】大椎穴旁开5分。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背痛、上肢麻痹疼痛、荨麻疹。

    (4)气喘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哮喘、胸痛、心悸。

    (5)胰俞

    【定位】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糖尿病、咽喉干燥、胰腺炎、呕吐、腹痛。

    (6)腰奇

    【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凹陷处。
, 百拇医药
    【主治】癫痫。

    (7)腰眼

    【定位】俯卧,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至4寸处的凹陷处。

    【主治】腰痛、尿频、消渴、虚劳、消瘦、妇科病。

    (8)瘰疬

    【定位】第6胸椎棘突左右旁开各5分处。

    【主治】瘰疬。

    (9)痔疮

    【定位】第3、4腰椎棘突附近寻找充血点即是本穴。

    【主治】痔疮。

    (10)华佗夹脊
, 百拇医药
    【定位】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棘突下止,每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夹脊穴主治范围很广,除治疗背腰部局部病证外,还治疗相应部位的内脏疾患,其中上背部的夹脊穴治疗心肺疾病及上肢病证;下背部夹脊穴治疗胃肠疾病;腰部夹脊穴治疗腰腹部脏器如肾、大小肠、膀胱、子宫等疾病及下肢病症。

    3、胸腹部奇穴

    (1)胃上

    【定位】脐上2寸,旁开4寸。

    【主治】胃下垂、腹胀。

    (2)提托

    【定位】脐下3寸,旁开4寸。

    【主治】子宫下垂、下腹疼痛、疝痛、痛经、腹胀、肾下垂。
, http://www.100md.com
    4、上肢部奇穴

    (1)十宣

    【定位】两手10指尖端,距指甲1分处,共10穴。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刮痧法急救。

    【主治】中暑、昏厥、中风、昏迷、高热、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2)四缝

    【定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1、2节指骨关节横纹的中点。

    【主治】疳积,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百日咳、咳嗽气喘、肠道寄生虫症。

    (3)落枕穴

    【定位】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 百拇医药
    【主治】落枕、偏头痛、胃痛、咽喉肿痛、肩臂痛。

    (4)肩前

    【定位】肩锁关节内侧凹陷处和腋窝前面的皱襞连线之中点。

    【主治】肩周炎、肩臂痛、上肢麻痹、偏瘫。

    (5)治痒

    【定位】上臂外侧,肩峰直下,肱骨后缘与腋窝前皱襞相平齐处,也即三角肌下部。

    【主治】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

    5、下肢部奇穴

    (1)鹤顶

    【定位】屈膝取穴,在膝关节髌骨上缘正中的凹陷处。
, http://www.100md.com
    【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瘫痪、无力。

    (2)膝眼

    【定位】屈膝,膝关节伸侧面,髌骨之下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左右两腿共4穴。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痛、腿痛。

    (3)胆囊穴

    【定位】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下约1寸处的敏感点。

    【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绞痛。

    (4)阑尾穴

    【定位】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下2寸左右的敏感点。

, 百拇医药     【主治】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

    (5)百虫窝

    【定位】髌骨内上角向上3寸处。

    【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蛔虫病。

    (6)肝炎

    【定位】内踝尖上2寸。

    【主治】肝炎。

    (7)肘尖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咀的尖端。

    【主治】瘰疬。

    处取风市等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