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94926
我国中药该向“洋中药”靠拢?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9日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年中成药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而产自我国的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3%至5%,但谈到中药产业如何与国际接轨时,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中药与国际接轨不能像我国其它产业那样以西方为标准,而是要以我为主,建立不同于西药的独特标准,向世界推广,使世界中药跟我国接轨,而不是让我国中药向“洋中药”靠拢。

    据了解,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80%。而我国拥有约4000种中药品制剂,在国际市场上的覆盖率却仅为3%至5%,且大部分是原料药、保健药。很多中药材在国外二次加工后重新杀回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价值数千万元的“洋中药”,在我国国内中药市场出尽风头。我国每年进口的中成药超过1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生产工艺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传统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标准规范不严格,我国1.3万种药用资源中,常用的500种中药材尚未建立科学的质量规范。更为重要的是,对中药产品适应症、功效与用途等的中医理论的深奥说明,很少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表达,因而直接阻碍了中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 http://www.100md.com
    有人为此提出,中药产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以西方为标准,用西药的标准要求中药,让我国中药向“洋中药”靠拢。

    据调查,目前进入我国的洋中药,产地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居多。与国产中成药相比,这些洋中药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外观精美,而且定位简单明确,服用剂量少,大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洋中药的基础研究比我们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标准化;它们的配套产业也比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有全程质量跟踪;在经营上它们也善于策划每种产品的定位,比如日本和东南亚,买进我们最好的药材,用上精美的包装,去占领高消费市场。跟它们相比,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高档中成药产品。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中药与国际接轨可以借鉴上述洋中药的好的作法,但不能以西方为标准,不能完全用西药的标准要求中药,而应当以我为主建立标准,向世界推广,让世界中药与我国接轨。因而,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建立中药的标准化体系,这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捷径。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是惟我独有的利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以疑难病、慢性病、免疫性疾病和养生保健等作为突破口,开发中药新药和中药功能食品。

    我国有关部门为此已经开始采取措施。2001年国家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了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后,正式提出了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截至2001年底,在全国建设了91个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安排高技术产业化投资5.5亿元,引导社会投资近100亿元。初步估算,这批项目实施后,可将现代中药占中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据悉,国家有关部门下一步将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中药新品种、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在中药材种质繁育与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工艺与规范、中成药制药关键技术与装备、现代中药制剂、中药复方开发、现代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后续工程化研究、单项科技成果系统集成的工程化验证环境,提升中药企业的内在竞争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