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2756
媒体的尴尬与成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健康时报》 2002.08.29
     张天蔚

    一条关于“5年内克隆出人体全部器官”的消息,成为近日媒体热报的新闻。因为这一消息所涉的事实大大超出人们的经验及预期,却又直接关系人类健康前景,理所当然地引起激烈的争论。该消息的发布者徐荣祥教授肯定地宣称将在“5年内克隆人体全部器官”。我国“973干细胞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凌松教授则同样明确地表示“5年克隆人体器官绝不可能”。面对如此尖端的学术话题和如此决然对立的观点,记者和媒体无疑都已经失去了评判的能力和资格。

    好在到目前为止的报道中,除个别媒体旗帜鲜明地坚持否定的立场,大部分媒体在报道中都比较谨慎地恪守媒体立场,相对客观、全面地报道了围绕这一消息而出现的各种观点。具体地说,就是没有将“5年内克隆全部人体器官”的消息当做已经证实的“重大突破”而给予轻率的欢呼,也没有简单地将其归为欺世盗名的“伪科学”而予以否定,而是一方面报道了“徐荣祥教授宣布5年内将克隆人体全部器官”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则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其他专家,如实转述了他们对这一消息的不同判断。
, 百拇医药
    以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和记者———即使是专业媒体、专业记者———也很难成为所报道领域的专家,因此也就很难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孰是孰非的判断。换句话说,在很多科技前沿领域的报道中,媒体和记者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陷入“无知”的局面。而“因为不懂,所以不报”的态度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行的,因为那样不但会使媒体错失太多消息,也有违媒体的职责,使公众失去了解事实的机会。而在没有把握对事实进行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媒体的理性选择就是恪守客观立场,围绕同一事实或观点,发表各种不同观点,使公众全面了解情况,并力求在各种观点的争论中,使真相得以呈现。

    以“克隆人体器官”一事论,徐荣祥教授固然可以选择更稳妥、更缜密的发布方式,但既然他选择了媒体发布,媒体就没有理由佯作不知而放弃报道,因为徐教授的这一发布不但是一条重要的新闻,而且如果它确实为真,其给公众未来生活带来的将是巨大的影响,媒体有必要将它及围绕它产生的各种争论告知公众,使公众对自己未来的可能生活多一分了解。以这样的观念观察对“克隆人体器官”的报道,大部分媒体表现出比较成熟的心态和手法。过去几年里若干因“热炒”而造成的尴尬,大约给了媒体很好的教训。
, http://www.100md.com
    不过回顾一下各媒体的报道,还是表现出一些不够成熟之处,应该成为媒体记取的教训。围绕“5年内克隆全部人体器官”,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理清,就已经开始了争论和辩驳,比如对“克隆”的不同理解,对“克隆”和“再生”的区别,对“干细胞技术”发展的不同认识等等。如果媒体能在各方争论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可能会使争论的焦点更加集中。因为无论是对于公众利益还是对于医学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并不那么重要,一个坏死的器官那儿到底能不能长出一个新的器官来,才是最要紧的。

    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5年内克隆全部人体器官”的说法是真的,但科学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未必一定成全人们的意愿。所以争论和辩驳一定还会继续,媒体的工作也将继续。(摘自2002年8月24日《北京青年报》张天蔚/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