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企业天地 > 企业动态 > 正文
编号:211402
南京同仁堂演绎新传奇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2日
     正当众多中医药企业面临“洋药”严峻挑战之际,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由于引入了先进的企业制度,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风头”更健:只用三年多的时间,销售收入就从4000多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可达到1.2亿元,利税2000万元,成为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南京同仁堂,靠什么演绎出了“老字号”蓬勃发展的新传奇?记者日前来到同仁堂公司,在现代化的车间中、在花园般的厂区内、在琳琅满目的新品展览室里寻找答案。;, http://www.100md.com

    诚信血脉铸就不绝口碑;, http://www.100md.com

    南京同仁堂前身是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诞生于1926年,经过70多年的发展,南京同仁堂已成为拥有150多个产品的大型中药企业。说到企业“长寿”的秘诀,同仁堂的几位老总众口一词:“老字号”的诚信血脉起到了主导作用!同仁堂的古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味品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近几年,南京同仁堂的市场份额之所以迅速放大了近三倍,多年来的口碑效应加上持续的技术创新、稳定的药品质量功不可没。如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推出的看家产品排石颗粒,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型到无糖型,在市场上年年供不应求。前年,企业巨资引进先进的全自动设备,使各种中成药的制造、包装标准都达到一流水准。技术创新与品牌推广并进,铸就了这个“中华老字号”新的金字招牌。;, http://www.100md.com

    体制创新催发企业腾飞;, http://www.100md.com

    短短三年多时间,南京同仁堂的规模、销售收入和创造的利税放大了两倍以上,对于一个以制造传统中成药的老字号来说,着实难能可贵。对此,南京同仁堂的袁副总毫不讳言:是体制创新催发了企业腾飞。1998年改制前的南京同仁堂制药厂,虽然借助传统的无形资产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效益一直很不错,但由于受单一体制的束缚,规模一直上不去。为了让老字号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放大无形资产效应,1998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对同仁堂制药厂改制,进入南京医药集团。改制后的南京同仁堂,不再是国营企业,企业内部股权个人股认购达99.6%%,经营者及技术骨干的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20%%,员工与企业形成了真正的共同体。产权制度的多元化,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营销人员从2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市场网络覆盖全国;投资5000万元进行投资项目改造;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医院校、老中医建立研发合作体,年年推出新产品,乳宁颗粒、不含PPA的羚羊感冒液等高端产品获得业内广泛好评。体制创新带来企业活力,企业活力迅速提升了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改制前的同仁堂年销售收入为4047万元,改制后的同仁堂,年销售收入以27%%平均速度递增,2001年增加到1.05亿元,今年则将达到1.2亿元。数字的变化,形象证明了改制所产生的“创造力”。“老字号”光华更夺目;, http://www.100md.com

    从一间传统的中药铺,到一个作坊式的制药厂,再发展为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的中成药企业,南京同仁堂走过的路,既见证了“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轨迹,又说明了体制创新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同仁堂的领导感慨地告诉记者,老字号企业有无形资产,有口碑效应,但老字号企业的文化积淀太重,又必须有超越常规的创新。在医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南京同仁堂这个“中华老字号”的光华更加夺目,秘诀就在这里,他们认为,中国入世之后的医药市场,“洋药”的冲击虽然很大,但国内的中成药产业拥有以知识为基础的较为完备的体系,和西药行业相比,竞争的比较优势明显。看清了市场大势,南京同仁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制造和销售规模再跨大步,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中成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