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211447
不完全的疾病模式转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6日 健康报
     疾病模式,是指人类社会长期的健康状况(包括死亡、残疾模式),主要表现为死亡率、疾病谱及危险因素等几个方面,是衡量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一次疾病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是非传染病取代传染病成为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以及平均死亡年龄的逐步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发生在20世纪的“卫生革命”和随之而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导致了疾病模式的转变。这一次卫生革命主要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发明了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办法,并开始广泛使用抗菌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随着收入的增加、教育的普及和营养条件的改善,原先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如疟疾、鼠疫被控制,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增长。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也经历了同发达国家类似的转变,但由于转变时间短,速度快,不同人群的转变速度相差较大,从而出现了“不完全的疾病模式转变”,一些人群被抛在后面。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度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这一问题,并指出,降低这方面的不平等性是国际卫生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国在疾病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转变的不完全性和不平衡性问题,而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健康问题的差异上。中国的城市居民已基本完成了疾病模式的转变,感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大都得到控制。除近年开始传播的艾滋病等新型传染病外,日益增多的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疾患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贫穷地区、边远山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未得到根本控制,有些地区妇幼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

    因此,可以说,疾病模式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的特点。迄今为止,我国城市地区的居民,已经基本完成了疾病模式转变;而农村地区,主要是经济欠发达的三四类农村,仍旧处在疾病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而不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加强对急性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等的预防保健和干预治疗,是加快上述地区疾病模式转变的首要任务。中国疾病模式转变的不完全性,城市和农村在医疗卫生方面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这是中国卫生体系事实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