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3246
得失不在心中荣辱皆如浮云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6日 《健康时报》 2002.09.26
得失不在心中荣辱皆如浮云//
得失不在心中荣辱皆如浮云//

     ———记北京中医医院贺普仁教授(附图片2张)

    本报记者 江南雪 杨波

    1、学医

    14岁师从名医学仁术

    早就听说贺普仁贺老在中医界是极有名望的,因而在前往他家采访之前,心里充满了各种想象:他必定架着副眼镜,身材瘦削且长须飘飘,而他家也必定如《大宅门》里所演的那样,偌大的客厅里处处摆放着药材,满屋充溢着中药的清香。然而,到了他家我们几乎哑然失笑了。

    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四合院,自然没有什么偌大的客厅;而几乎称得上是狭小的屋子里,倒的确是被一些东西摆得满满的,但决不是药材,因而也就无处去寻中药的清香了。及至见到贺老本人,更是出乎了我们的想象,贺老不戴眼镜,但目光却是锐利而有神的;身材也并不瘦削,并且还显示有点将军肚的感觉,但却腰板笔直颇为硬朗;脸上没有长须,有的却是一团和气和谦和的笑容。于是,采访便在我们这种意外的心态中开始了。
, 百拇医药
    贺老在14岁时即师从北京城最有名的牛泽华大夫学习中医,那时学医可跟现在不一样,老师根本不管你能不能理解他所讲的,唯一的要求便是要求你能背书。背不出老师虽不会体罚,但却会瞪着眼训斥:“为什么还没背过?”话很简单,但贺老说在当时被老师这样责备是比体罚还难受的。那么能背过的学生自然便是好学生了,老师对好学生又是怎样的呢?贺老的解释让我们都笑了起来,“干活。哪个学生干活干得越多说明老师越偏爱他。”“那老师一定很偏爱您吧?”贺老微微一笑,并不作答。我们又故意问了他另一个问题,“那您当时干过什么活?”这下,贺老可中了圈套:“抄过方子,生过炉灶,做过饭,还给老师倒过痰桶,当时真干了不少活呢!”

    2、仁心

    “小大夫”闯出大名气

    就这样刻苦学习了8年,1948年,贺老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两间房子开始悬壶应诊。当时他的诊所附近有很多有名的中医大夫,例如苗振平、沈大海、白守谦等,他在他们中间不免显得有点过于年轻了,而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大夫还是老的好。如何能让患者来找自己看病,贺老有自己的主意,那就是:一是要从技术上下功夫;二是病人不论白天晚上,何时来何时都要应诊;三是在诊费上不能太认真,有钱、没钱都得看。这三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但贺老每一点都做到了,尤其是第三点。他大略地回忆着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端阳节到中秋节,一个月他大约有600元没有收,100天算下来,那就是有1700元诊费被他免了。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以想象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了。也就是凭着疗效突出,服务态度好,以及诊费上的不“认真”,他的名气越传越广。名气大了,他也没有生出骄气来,对老大夫仍然是相当尊重。这种态度使得不少有名的老大夫常把病人介绍到他那里去:“那里有位小大夫治得不错,你可以去找他。”从此,“小大夫”的名号不径而走。
, 百拇医药
    我们好奇地问道:“那您对您这么多年治过多少病人有过统计吗?”贺老说,那就没法统计了,在他的记忆中,自1948年开业以后,每天最多应诊达120人,1956年他到了北京中医院,40多年来,一个上午怎么也得应诊五、六十人,而且还都是中风、半身不遂、肿瘤等重病人。直到近些年,社会工作多了,工作量才相对少了一点。虽然没有详细数字,可单听贺老这样说,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得出那一定又是另一个天文数字了。

    3、圣手

    救死扶伤显神技

    在医治过的这么多病例中,有些病例是贺老记忆犹新的。有一个姓贾的农村孩子,四岁时得了百日咳,后转为肺炎,住院后肺炎治好了,但却双目失明了。当时,一家医院诊断为皮质盲,说治不了。家人在绝望之中,找到了贺老。贺老也没有见过这种病例,但他大胆地给他进行了针灸,当时孩子就有了视觉,能看见东西,经过八次针灸,孩子的视力神奇地恢复了。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个孩子,得了多动症,送到贺老家时,症状是一只手动个不停,而另一只手则不会动,并且走起路来,手和脚完全不能协调,孩子的家人急得不得了。贺老拿起银针,仔细地扎了几针,奇迹又出现了,孩子的两只手可以同时活动了。又连续扎了几天后,孩子的手也可以和脚协调行动了。

    像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有一位加拿大华人,因车祸导致上眼睑麻痹,闭上眼皮就抬不起来。加拿大的医生说只能对眼皮进行清理卫生,根本无法治好。这位华人不死心,回到祖国求医,到北京中医院找到了贺老。经针灸,伤眼很快得到恢复,扎过十次后,比另一只好眼还灵活。此后,这位华人的父母姐妹有病都来找贺老看。

    还有一个人,患了眼肌痉挛症,眼睛闭上就睁不开。这种病症在中国也仅有两例。可经过贺老针灸,扎了几个月就好了。还有一位78岁的老太太,患白内障要动手术,可老太太不愿动手术,经贺老针灸消除了白内障。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4、养生
, 百拇医药
    四大秘诀健身体

    如今,贺老已是76岁高龄,可他仍然能够每周三、六出门诊,这要归功于他健康的身体。

    说起养生之道,贺老概括说:“很简单,一是情绪,二是饮食,三是工作,四是运动。”

    贺老给记者做了详细介绍:首先,情绪要开朗,凡事不能斤斤计较。有个健康的心灵才是养生根本。

    其次,饮食要粗细搭配,不能挑三拣四的。蔬菜、水果自然是不可缺少,但是,粗粮也一定要吃,例如窝头就格外好。

    第三,就是要工作。人必须得有事做,不能让自己太闲了。像我这么忙,休息的时间都不多,但身体还挺好。另外,最好别睡午觉,我就不能睡午觉,一睡准得病。

    第四,人一定要运动,并且还得持之以恒,这样对身体必定是有益处的。运动的方式就多了,我的方式是练武。我从17岁开始练八卦掌,每天都要围着院子里的那棵树转圈好几个小时,那是在练基本功。年轻时,我练起八卦掌,几个人都不能近身,现在,至少对付一两个人没问题。
, 百拇医药
    5、收藏

    “我在银行里没有存折”

    大家正聊到兴头上,头顶突然响起布谷布谷的叫声,仰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布谷鸟的报时钟。看到这只钟很古旧的样子,我们不由得问了一句:“是古董吗?”由此,又引发了另一个话题,贺老的收藏。

    说到收藏,我们才开始细细打量贺老的房间。只见处处都堆着画卷、书籍。此外,还有一些瓷器、青铜器。贺老告诉我们,他的爱好是写字、画画、下棋,但最大的爱好则是收藏。他收藏针灸的文献、医书,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从秦汉至解放前的书最多,到如今他还在收集。此外,贺老还收藏古代的针具,从石头开始,到铜、铁、不锈钢、金、银,各种质地、各个时代的都有。

    一次,贺老在琉璃厂里寻宝,在一家店里他发现了清朝复制的《铜人明堂图》,四张一套。当时,卖主要价2000元,贺老觉得有点贵,于是想再考虑考虑。没想到一圈转回来,当他想买时,这四张图却已被人买走了。贺老不免感觉有点遗憾。有意思的是,不久,有个人突然患了歪嘴的病,别人让他找贺老看病,贺老给他扎了几天针,嘴就正了过来。后来,这个人又把他的侄女也带来找贺老看病,她得的是神志不清的病,十二年来在全国求治不得。经贺老诊治后,不仅懂事,还能说话,唱歌。这个人感激之余,送给贺老四张图,正是贺老没买到的那四张《铜人明堂图》。
, http://www.100md.com
    在贺老的房间里,还有一样收藏品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一尊一米左右高、要价4000元的木制仿铜人,木铜人的身上画满了穴位和经脉,并且穴位上都有一个洞,可以扎进一根银针。见我们很好奇的样子,贺老告诉我们,在宋朝时,宋徽宗令人做了三个铜人,这三个铜人的构造跟活人一样,腹部可以打开,打开后,里面也是仿制的人的内脏。铜人是皇帝用来考察医官的技术的,考察时,往铜人里灌满水银,然后用腊封上穴位,如果医生针法精湛,一针入穴,水银便会流出来。如此看来,比起现在,古代对医生的考核更为严格。

    贺老认为,收藏在精神上是一种安慰,时不常地看看也有收益。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了文献,医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收藏这些东西,贺老笑称:“我在银行里没有存折,全为这个爱好做了贡献。”如今有了几屋子的收藏品,贺老准备搞个展览,他还有雄心将所有的针灸文献总结起来,编写一本《针灸宝库》,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受访专家简介

    贺普仁,生于1926年5月20日,河北省涞水县人。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他从1940年从事中医针灸事业至今60余年,通过孜孜不倦的潜心钻研,在针刺治疗高血压、白癜风、风湿性关节炎、针刺退烧、小儿弱智、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的研究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他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的“贺氏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他针灸实践的经验结晶,博采众长,疗效显著。出诊时间:每周周三、周六上午。

    图片:

    贺普仁教授正在为小患者治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