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信息
编号:10123649
医疗纠纷的渊源 医患矛盾的焦点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31日 《健康时报》 2002.10.31
医疗纠纷的渊源医患矛盾的焦点//

     医源性疾病大预防(附图片1张)

    本报记者 胡迎新

    编者按:自明清两朝以来,我国对医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非常不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发表的文章很少见到有关医源性疾病的内容,医疗机构对医源性疾病的发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至成为今天众多医疗纠纷的渊源和医患矛盾的焦点。本报10月9日“特别关注”版刊发了《警惕医源性疾病》一文后,本报记者再次采访邢哲斌教授,请他谈谈关于医源性疾病的预防。

    1

    西方十分重视 中国认识不够

    对医源性疾病的两种态度

    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制订法律中有对医生奖惩的条款,同时也考虑到患者是处于弱势,如果将病人治死,或弄瞎眼睛,损害视力,医生将被砍去双手;如果将一个平民的奴隶治死,医生要赔偿一个奴隶;如果弄瞎奴隶的双眼,医生用银子赔偿他的半个身价。这对医生过于严酷,但是对加强医生的责任心,预防医源性疾病有积极的意义。古代秘鲁的印加人的医药卫生也较为发达,那时已经应用了外科钻颅术,并制止滥用药物致使麻醉剂成瘾,这对防止医源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自明清两朝以来,我国对医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非常不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发表的文章很少见到有关于医源性疾病的内容;医疗机构对医源性疾病的发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以至成为今天众多医疗纠纷的渊源和医患矛盾的焦点。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防治医源性疾病纳入其正常工作范围,组建专门机构,制订出有关防治医源性疾病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基层单位,应执行上级指示,根据工作性质和范围,制订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如医院要加强诊疗中防治该病的措施;科研单位应配合临床研究该病的发生、流行、防治和转化的规律,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医药院校开设医源性疾病的课程,为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防治该病打下基础;新闻出版单位,经常出版有关防治该病的各种读物,以提高医务人员防治该病的水平;医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研制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以防止质量低劣产品引发该病;对外贸易机构,要严把质量关,禁绝国内外伪劣医疗、医药产品进入国内或流入国外,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2
, 百拇医药
    详问病史———发现医源性疾病线索

    详问病史是诊断医源性疾病的手段,很多这类疾病就是由病史发现线索。

    清华大学女职工齐某,患病多年久治不愈。1986年9月6日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就医,经邢教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得知,她1979年先后出现双眼发红发痒、左侧面部肿胀、左耳疼痛流分泌液伴左侧偏头痛;经几家医院确诊为“急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腮腺炎”、“外耳道湿疹”等病,久经治疗不愈,经常反复。1981年患者出现外阴发痒、疼痛糜烂和萎缩、溃疡,某口腔医院诊断“口腔溃疡”疗效不佳。在其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时,浑身有乏力、失眠、头痛、脱发、关节疼痛等症状。7年来患者四处求医,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情没见好转,反而愈来愈重。邢教授根据以上病史,初步考虑为白塞综合征。经各项物理检查,确诊为:白塞综合征。此病中医为“狐惑病”。于是邢教授对症下药,患者才日渐康复,并能正常工作。以往7年的诊治均属于误诊误治,主观臆测、轻率定案,一错再错。诊断医源性疾病,贵在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全面调查、科学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只有如此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增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和责任心,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

    破除迷信———提高国民对医源性疾病认识水平

    医源性疾病当然并非全是由医务人员失误或药品质量低劣造成,很多是由于老百姓文化素养低对医疗卫生知识的贫乏造成的。人患病痛苦,希望早日治愈,病急乱投医,找偏方、寻求江湖庸医、祈求鬼神来治病。此类求医者古今皆有,最典型的在我国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人们借崇道事佛以逃避现实,在所谓养生之道的引导下,服食丹石。炼丹是将雄黄、矾石、水银、砷等放入炉火中烧炼,炼成“仙丹”或配成“五石散”。两晋以来服丹服石盛行,服食后,全身暴热,甚至发狂、残废以至丧命,该陋习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

    针对医源性疾病,应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广泛宣传科学卫生知识,破除迷信,鼓励患者有病及时去医院治疗。媒体应当经常刊载医源性疾病的危害和有关防治的通俗易懂知识,提高国民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4
, 百拇医药
    加强医德———竭尽绵薄才能杜绝医源性疾病

    加强医德修养,古代医家早有教诲。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论述,对患者要有恻隐之心,不分贵贱、亲疏远近、长幼智愚,一视同仁、竭尽全力、一心救助。古希腊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全集·誓言》特别强调医生要不惜竭尽绵薄救治病人,决不给病人致死的药物,对病人的隐私绝对保密。我国卫生部1986年制订颁布的《医德规范》也强调了以下几点。要真诚尽责:医务人员对患者首先要有真诚的恻隐同情之心。要医术精湛:医务人员的使命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要有精湛的医术。要庄重亲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仪表庄重,举止有度,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如此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以提高临床诊疗效果。要正直廉洁:医务人员是患者健康和生命的捍卫者,除了正当合理的经济报酬外,决不能以医谋私损害病家的利益。要严守秘密: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对患者的隐私情况,要严加保密不得泄露;有关患者的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应视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状况,对患者适当的保密或解释。要团结协作:现代临床医学已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不少人才能完成诊疗工作,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方可取得预期的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5

    可免性与难免性医源性疾病

    邢教授讲述了两例可免性与难免性医源性疾病案例:1942年春,美国在西部的300多万军人接种了黄热病疫苗,为防该病发生。不久接种疫苗的军人中出现黄疸病例,发病人数迅猛,达到28000人,有42人死亡,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两至三个月发病。后经调查发现,用于保存黄热病疫苗的正常人血清大部分是取自于血清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后经深入研究,才认识到乙型肝炎的病毒可长期存在于病愈者的体内。但是这在接种疫苗的当时是不可理解的,这就是难免性医源性疾病。可免性疾病:一个10岁的孩子,高烧40度昏迷入院,经检查为乙型脑炎,按其治疗后无效死亡,经尸解发现其肠胃内有大量蛔虫,蛔虫在胃肠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发高烧昏迷而死亡。显然对患儿的病症没有全面的考虑与诊疗,导致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这是医生失职造成了一起原本可避免的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记者手记
, 百拇医药
    邢哲斌教授最后对记者说,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医源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种威胁将永远伴随医学的发展而存在。从其病因看,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医药卫生有关管理部门,临床防治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外,还有众多的诊疗仪器和医用药物生产厂家、广大患者、防病者及其家属。因此预防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是以上个有关方面的共同任务。我们同时应该深入认识不同性质的医源性疾病,这是正确处理医疗意外事故的重要前提。

    受访专家简介

    邢哲斌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从20世纪50年代邢教授就对医源性疾病有所重视,1996年主编中国第一部《医源性疾病学》专著,它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医源性疾病专著。邢教授是国内目前研究医源性疾病方面的专家。(夏勇/供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