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6272
降价了,药品质量会下降?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1日 工人日报
     近日有报道说,福建又出现了一家“微利药店”———“惠好”,降价幅度比国家最高限价和物价核定零售价低30%~40%———像江西“开心人”一样,开业伊始,购药者“把药店挤得水泄不通”,“许多人整篮地采购”。同时,也“引发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药价跳水”……

    这家微利药店的开张在全国至少应该是第七八家了。从这类药店不断涌现并大多把经营目标定在连锁经营方面的态势上来看,此股客观上确实使零售药价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微利、平价药店的开张之大潮,将会进一步发展下去,虽然有的已“被多方打压”而“不了了之”。

    事实上,与轰轰烈烈的微利、平价药店开张相生相伴的是,不同意见和行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不同意见综合起来有两点———一是“质量下降说”:“一味强调降价,必然带来无序竞争,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吃亏的还是患者”;二是“循序渐进说”:“虚高药价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应循序渐进”。

    先讨论“质量下降说”。
, 百拇医药
    一说降价,就有人说自己原本没多少利润,如此下去必然倒闭等等。那么事实如何?这是公开的秘密:一种药品从制药厂到患者手中一般要经过三次甚至更多的加价,结果零售价中的30%~40%的价格、有的甚至更多,是“中间环节”加上去的。而微利、平价药店进药大多从厂家直接进货,省去的这笔钱并不涉及制药厂家,那么,如何导致“质量下降”呢?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此举“吃亏”的不是患者,而是“中间环节”。退一步讲,如果因为降价者的药品质量有问题,比如以次充好,那是加强政府或履行政府相关职责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对市场零售商监管的问题。那种认为只有“拿在自己手里”质量就有保证,让市场去做质量就必然下降的认识,实在是一种托辞。

    再讨论“循序渐进说”。

    不错,近来医药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事实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能不承认,在某些方面也是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的,比如药价虚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问题就是其一。没有人反对改革的“循序渐进”,但以“循序渐进”来作为不改革,进而继续“冰冻”并不合理私利的借口,显然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尤其是以此来打压那些市场自发的改革举措就更是错误的了。
, 百拇医药
    可以认为,在此前乃至眼下仍搀杂有某种“黑箱操作”特征的药品批发环节“竞争白热化”的同时,微利、平价药店的大规模出现,事实上是市场发起的药品零售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市场配置”的作用已经开始并正在药品零售业中展现出来。这无论是对政府提出“让广大群众以比较低廉的费用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的预期目标、对给消费者带来真正实惠而言,还是对建立健全市场体制与机制而言,都有大益处。这一判断应该不错。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经营报》对“惠好”的报道中说:“现已有10多家省内外大型国有药品企业和药品公司拒绝向惠好提供货源。”“他们表示,要兼顾药厂、流通领域、医院、患者的共同利益。”———可以肯定,倘若所有的生产厂家都如此,那么微利、平价药店就只有关门一路。这样,可能前几者的“利益”、更可能是其中某些人的“利益”是可以得到“兼顾”了,而患者的利益却无从谈起了。

    所谓一些微利、平价药店“开张之初火爆,最后不了了之”的原因,一方面由此可以洞悉;另一方面,这一情况也确实应引起相关主管方面的“高度重视”。(孙德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