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126173
中医教育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 ——访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龙致贤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93期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世界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中医教育,使祖国的传统医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宏扬,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向非常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龙致贤教授,请他谈一谈对现行中医教育的意见和看法。

    龙教授告诉记者,我国规范的中医教育从1956年起步,时至今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教育体系。全国已有高等中医院校28所,在校生4万多人,教职员工近2万左右,专职教师7000多人,教授700多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无论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和西医相比都并不逊色。并在医药临床、教学、研究、管理方面培养出相当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之处,龙教授提出,中医教育当前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实践教学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创建,改变了传统的师承授受的模式,形成了以院校规模教育为主的新格局,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无疑是中医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中医学是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医学体系,中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有时较难言传,常须反复实践,悉心体验才能有所领悟,因此临证实践在中医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现行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的教育模式使理论教学和临证实践不相同步,学生只有在学完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后方可进行系统的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临床实践相对薄弱的现状,龙教授提出“课间实习、阶断实习”的建议,即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生课上学完某一病症,课下安排时间跟老师随诊;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组织学生开展阶段性临床实习,及时巩固、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将课堂与临床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百拇医药
    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国的中医院校,大多以“课堂、教师、教材”为教学中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花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听说教、啃书本 、记概念,形成了“老师不离讲义 、学生不离笔记”的局面,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强调现代化的中医教育,就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地减弱老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学,然后带着自学成果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考试时可多出一些发挥题,使学生不靠死记硬背也能得高分。

    三、加强英语学习

    龙教授认为,中医要走向世界,语言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医医学理论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我们都有很大差异的西方人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故而难以为西方国家所认识和接受。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中介作用日益突出。如果我们能培养出一批精通英语的中医专业人才,用英语准确自如地表述、宣传中医理论,对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无疑将大有俾益。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的中医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几所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了中医英语班,学生总体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能够熟练沟通交流的要求。因此,加强中医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广大中医院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予以重视的。

    四、加强中医科技情报信息课程的教学

    中医独特的疗效性,已引起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知识经济化的今天,我们要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使我国的中医研究得以不断地开拓和创新。龙教授强调,中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应加强中医科技情报信息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素质中医研究、管理人才。, 百拇医药(杨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