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25908
青霉素致转氨酶升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3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5期
     患者,女,29岁。原患“上感、低血钾”,于2001年8月23日开始肌注青霉素,每次400IU ,每日2次(因在外院治疗故批号不祥)。患者主诉8月25日出现四肢瘙痒;8月27日可见全身粟粒大小的淡红色丘疹,巩膜黄染,肝脏增大,肝肋下2.5cm;收入我院治疗。8月28日查ALT:519U/L,TBLL6.7mg/dL,IBLL1.3g/dLHBsAg阴性,乙肝五项阴性;皮科会诊认为“药物过敏性皮炎,有无过敏后溶血性改变所致黄疸及肝功能改变,应进一步观察”。停用青霉素给予硫酸奈替米星(开瑞坦)10mg,每日一次;去氯羟嗪(克敏嗪)25mg 每日3次;外用炉甘石洗剂20mk。9月13日患者全身皮肤黏膜已无黄染,无皮疹,肝肋下1.0cm,ALT43U/L,AST33U/L。医师从本病例病情发展及治疗方法考虑,认为:“入院时转氨酶升高可能与药物过敏有关”。

    青霉素致过敏发生率约为用药人数的0.7%~10%,而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这是青霉素的一大缺点。该患者服药2天后的四肢瘙痒,服药4天后的全身红色丘斑,可能是由于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与表皮蛋白结合,发生细胞免疫,从而产生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状,此型以细胞免疫为主,与抗体无关。转氨酶升高机制可能为: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打开,与血浆和组织蛋白结构中的氨基共价结合,形成青霉素噻唑蛋白,并且相互聚合形成青霉素噻唑聚合物,从而由半抗原形成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G、IgM和少量IgE抗体,这些抗体与形成Ⅱ、Ⅲ型变态反应中的溶血性贫血、血清病样反应有关,过敏反应后的溶血性改变可能致黄疸和肝功改变。静脉滴入青霉素引起肝损害,在以往的不良反应报告中非常少见,为此我们报道该病例,以提醒医师和药学同仁注意青霉素引起的肝损害。, http://www.100md.com(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齐晓涟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