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8946
医药科技期刊投稿:谁为“版面费”负责?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02期
     给医药科技期刊投过稿子的专业人士都知道,如今要想在正规杂志,尤其是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点文章,缴费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审稿费、版面费。自打出现,多少年来这已经成了业内不成文的“行规”。

    堂堂正正的学术文章不但免提“稿费”二字,还要倒贴,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超市搞促销的把戏,不只打折,还送礼。难道我们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已经到了钵满盆溢的地步?必须要搞“促销”?

    发人深思。

    临床医师:“尚可接受!”

    抱着为临床医师两肋插刀的心态,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医院。满心以为会得到大家的强烈共鸣,结果却不尽然。

    在一家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张先生对版面费的问题非常“冷静”,他说:“其实我认为科技期刊收费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们还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有课题的医生可以用科研经费来报销该项支出,就算没有,医院方面也会给报销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明显透着地处“中央”医院的优越感,而且尚有科研经费作坚强的“后盾”,的确没有什么令人苦恼的。
, http://www.100md.com
    在北京市另一家某三甲医院,记者遇到几位外地前来进修的年轻医师,谈起“版面费”问题,她们说,现在,由初级职称到中级职称是通过考试来决定的,只有往“副高”职称攀登时才需要论文发表的支撑,到了那个关键时刻,尽管对版面费心存不平,但豁出去几百块钱的版面费(每版200块钱左右),换来的却是受益终生的“高级职称”的实惠,孰轻孰重,可想而知,更何况搞好了单位还能报销,或者有医药代表给个“赞助”之类的,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正是大家对科技期刊收费的这种复杂的心态,以至于形成了今天这种默契合作的局面,毕竟“出一点血”还会有所回报,权衡一下,回报率还算令人满意。

    科技期刊:“我们也要生存!”

    随便翻翻我国的医药科技杂志,不难看出,她很“专业”,但很少“包装”,仅有的几页广告成了唯一的点缀。

    在采访中,某杂志社领导向记者透露了他的苦衷:作为学术杂志,我们的整体发行量不大,每册的单价也不高,靠卖杂志本身求生存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读者群单一,很多制药厂商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到大众媒体。而我们也要生存,收取一定金额的版面费也就成了情理中的事。而且,收取版面费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殊现象,在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也存在这一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这并未影响杂志的质量。
, 百拇医药
    北京市负责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某官员也明确表示,科技期刊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不必大惊小怪,而且我国的期刊管理法规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规定,只要收费还算合理,大家还能接受,就不会予以追究。而且,现在的科研经费里都含有用于发表科研成果的一项支出,也就是“版面费”的来源。她还说,过去科技期刊社大多由各科研院所和各学会承办,国家拨出一定的经费以维持其生存。而目前,期刊社虽然还是背靠各科研院所或学会,但在经济上却要独立核算,也要创效益,收费是可以理解的。

    谁该支付版面费?

    医药科技期刊作为特殊专业媒体,为广大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发表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心得体会以及相互交流的平台是她的首要社会职责,其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客观性是她所应具备的本质特征,也是她存在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如若掺入“经济问题”,就算有好作品,也难免令人对它的可靠程度产生疑问。
, http://www.100md.com
    在这里我们不想评判“版面费”的对与错,而是想通过对收取版面费的讨论,引起大家对医药科技期刊经营方式的探讨,为她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这对平衡社会各方面利益、保证期刊质量以及促进整个医药行业链的良性循环均大有裨益。

    早在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明确规定: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在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后,可以开展以下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可以兼营广告业务;可以利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社会提供有偿咨询服务;可以举办有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同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信息发布会以及技术交流推广活动;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辅导班、函授学校等文教活动。……这一切,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都是合法的。

    可见,专业期刊并不是生存无路,并不需要仅仅靠版面费来维持生计,她可以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去年年底,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招标中,往年风光无限的药品及保健品广告似乎冷静了许多。这大概可以看做是我国医药行业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 百拇医药
    作为特殊专业媒体,医药科技期刊的主要读者群是医务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的广大科研人员、学生等等,她本应成为药品广告的主要宣传阵地。就当前而言,由于新药品种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对新药的了解渠道有限,有时竟然会出现患者向医师点名要某种药品的现象,这与大众媒体在OTC品种上对普通老百姓造成强势冲击不无关系。尽管服用OTC药品,患者自己就可以做主,但是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毕竟更能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处方药品就更不用说了。如何建立临床医师与新药之间的桥梁,学术期刊责无旁贷。杂志社强烈呼吁制药企业关注专业科技期刊,给科技期刊留杯羹。

    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多年“销售”为本的扩张期正逐步纳入“科研”主导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医药科技期刊具有她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从我国比较成功杂志社的经营经验来看,争取制药企业的赞助,组织医药学术会议及各种交流活动,是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不但扩大了企业和杂志社本身的影响,提升了双方的行业地位,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医药行业的整体繁荣。

    我们谨希望通过此文作为一个引子,欢迎持不同见解的业内人士来稿讨论。, 百拇医药(和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