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冬季 > 进补
编号:10333806
“养生即进补”为养生保健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5日 清阳客栈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 210029)

    原载于《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6月第21卷第6期

    求得养生保健的成功,必须走出几个误区。但可惜得很,绝大多数的养生保健者,偏偏死钻这个误区而不肯出来。

    笔者今年八十有二,照常工作而且并不减少比年轻时的效益。终朝精神饱满,不知疲困,没有腰酸、背痛、气喘、失眠……等老年病。毋论昼夜,热闹市区独自一人往返,穿越十字街口,应付自如。阅读书写,不用老花眼镜。引以为奇异者,我也没有认真地去追求过保健养生之道;其所以然者,乃从来没有误入过保健养生的误区耳。

    把“进补与养生保健作为同义词”,是误区中最最危险的一个。

    在理论上说补药不等于养生
, http://www.100md.com
    罗国纲谓:“补者,济其虚也”(见《罗氏会约医镜·论补》)。反过来说,即“不虚无补”。所有一切药物,应用在不需要补的机体上,造成正常人的平衡紊乱。

    哪几种药物是补药,到今天还没有敢定论。诚如何梦瑶的《医碥·补泻论》中谓:“泻此即补彼(原注:如泻火即补水),补此即泻彼(原注:如补火即驱寒),故泻即补也”。程杏轩也谓:“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见《医述·药略》)。更耐人寻味是钱一桂,他在《医略·人参大黄并用》篇中,把补与攻两个截然不同各走极端的人参与大黄鼓吹共用,以致把补与泻的分界线也取消了。而且中医更有一句名言,乃“六腑以通为补”,那末大黄、芒硝也言正名顺地称为补药了。聪明的保健养生家,你如何理解此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也。

    吴达著《医学求是》载“膏梁之体进补有害而无益”。所谓膏梁之体,是指平时养尊处优,荣养充沛,身无真病的人。而且这批膏梁之体者,在人群中占有绝大多数,一旦跨入“小康”,还要增多。故此乃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也。
, 百拇医药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明参芪而仇硝黄哉”。在莫氏目中的评价,人参、黄芪相同于大黄、芒硝了。王肯堂说得更使人毛发耸然,谓:“近世用人参者,往往反有杀人之害”(见《肯堂医论·灵兰要览》)。故此乃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也。

    在理论方面证实进补与保健养生不是一回事后,还可引用《蠢子医·补益不可泥》的歌诀,作为结束语。歌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梢。”

     事实上补药不等于养生

    医书上的“误补”流弊,屡见不鲜,这里姑不置论,只须事实证明。长寿者,独居深山老林,他或她都是粗茶淡饭,谁有条件来谈进补。反过来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清代短命的天子则不少。什么划入短命?根据“人生五十不为夭”推算,则年未五十而死,都是短命鬼。现在可打开历史书籍来看看:
, http://www.100md.com
    秦始皇,49岁(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

    西汉·文帝刘恒,45岁(公元前202-公元前157年)

    景帝刘启,47岁(公元前188-公元前141年)

    宣帝刘询,42岁(公元前91-公元前47年)

    元帝刘奭,43岁(公元前76-公元前33年)

    成帝刘鳌,45岁(公元前52-公元前7年)

    东汉·明帝刘庄,47岁(公元28-公元75年)

    章帝刘烜,30岁(公元58-公元88年)

    安帝刘祜,31岁(公元94-公元125年)
, 百拇医药
    桓帝刘志,35岁(公元132-公元167年)

    灵帝刘宏,33岁(公元156-公元189年)

    魏·文帝曹丕,39岁(公元187-公元226年)

    明帝曹睿,34岁(公元205-公元239年)

    唐·顺宗李诵,45岁(公元761-公元806年)

    宪宗李纯,42岁(公元778-公元 820年)

    宣宗李忱,49岁(公元810-公元859年)

    懿宗李催,40岁(公元833-公元873年)

    北宋·太祖赵匡胤,49岁(公元927-公元976年)
, http://www.100md.com
    英宗赵曙,55岁(公元1032-公元1067年)

    神宗赵顼,37岁(公元1048-公元1085年)

    元·成宗铁木耳,42岁(公元1265-公元1307年)

    武宗海山,30岁(公元1281-公元1311年)

    仁宗八达,35岁(公元1285-公元1320年)

    明·宣宗朱瞻基,38岁(公元1398-公元1436年)

    英宗朱祁镇,37岁(公元1427-公元1464年)

    宪宗朱见深,40岁(公元1447-公元1487年)

    孝宗朱佑樘,35岁(公元1470-公元1505年)
, 百拇医药
    武宗朱厚照,30岁(公元1491-公元1521年)

    穆宗朱载匡,35岁(公元1537-公元1572年)

    光宗朱常洛,37岁(公元1583-公元1627年)

    清·文宗(咸丰)奕宁,30岁(公元1831-公元1861年)

    穆宗(光绪)载湉,37岁(公元187l一公元1908 年)

    这一批丰食恣补的皇帝寿命特别的短,上表还把不满3O岁的、他杀自杀者都排除在外,否则入数之多,更可惊人。这个有力证据,更深刻反映出进补绝非养生保健之策。

    且看今朝,在报刊上不断报道:10岁女娃乳房已发育,9岁女孩月经来潮,11岁男孩胡须出现,其原因都是进补导致。对醉心于进补之人,可以猛醒矣。
, http://www.100md.com
    动动脑即可知补药不能养生

    凡残缺者,要修补;短者,要补长;破者,要修复;洞穿者,要弥补。现在不残缺,不短、不破、不洞穿,那你还需要补吗?从来也没有见过一个把新衣服去打补钉的。

    即使你的确是虚,但虚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血双虚、津枯、脾虚、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胃阳虚、胃阴虚、卫气虚、心气虚……。这里每一种虚证,都有它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例如阳虚的用补阴药,非者一无效益,而且有时反有副作用。

    反过来说,每一种补方补药,都有它的适应症,不可能把所有虚证,全部面面应付。犹如一身衣服,不可能春夏秋冬都可适用。

    进一步说,平时进惯了补,一旦你正气一衰,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则常用补药者,早已虚生耐受性(尽管中药不谈抗药性),只能坐视无药可施。故而中医有一语格言,是“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http://www.100md.com(干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