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30619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咳嗽、右下肺实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8期
     病历摘要

    患儿,男,12岁,主因“间断发热、咳嗽2月余”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游泳呛海水后出现发热,并伴阵咳,以后咳嗽渐加重,且面色苍白、气短,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右下肺实质浸润”;血白细胞(2.8~4.6)×109/L,支原体抗体阴性,拟诊为支原体肺炎,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一月余不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患儿自发病后精神反应弱、乏力、倦怠、消瘦、食欲差。患儿既往体健,其父死于白血病。

    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T 38.5℃,P 110次/分,R 36次/分,BP 90/60 mmHg ,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管状呼吸音及中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部饱满,肝脏右肋缘下3cm,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入院后胸片(图1)及肺CT(图2)示两下肺实质浸润,以右下肺为主,并有支气管充气相。
, http://www.100md.com
    图1 可见两下肺实质浸润,以右下肺为主

    图2

    右下肺实质浸润,有支气管充气相,

    左肺少许浸润

    血白细胞(2.9~4.2)×109/L,血沉、C反应蛋白(CRP)正常,支原体抗体(-)PPD(-)CD系列正常,IgG 3.389 g/L,IgA、IgM也略低,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入院后第3天拍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经穿刺为血性,其癌胚抗原、肿瘤细胞、抗酸杆菌均阴性。纤维支气管镜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右下B6炎性狭窄,右下B10脓性阻塞,灌洗液霉菌检查阴性,骨穿结果大致正常,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

    病例讨论
, 百拇医药
    冯雪莉医师 该患儿特点为学龄儿童,病史2月余,其间肺部病变的变化不大;临床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查体面色较苍白,右下肺闻管状呼吸音和少许湿罗音;胸片、CT示右下肺大片实质浸润并有支气管充气相,左肺也有部分浸润。入院后即出现双侧胸腔积液,为血性;血象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前所述。

    从肺部大片实变合并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初步考虑如下:

    一、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肺炎 可有大片均匀而致密的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起病急骤,感染中毒症状重,血象增高,病程大多在5~10日。该患儿血象始终不高,感染症状不重,病程过长,抗生素治疗无效,这些均为不支持点。

    2.支原体肺炎 肺部阴影以薄片影居多,病程虽可迁延,但如本患儿2月余无任何好转者罕见,且经过1个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入院后支原体抗体(-),故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不大。
, 百拇医药
    3.肺结核 患儿无结核接触史,PPD-,胸腔积液、灌洗液涂片均未发现结核杆菌,不支持结核的诊断。

    4.病毒性肺炎 腺病毒肺炎可有大片实变,但腺病毒肺炎多见于7个月~2岁的婴幼儿,年长儿的腺病毒肺炎一般均为轻症,少有病程如此长的。

    5.真菌性肺炎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该患儿IgG减低,应考虑,但真菌性肺炎病情多较凶险,且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未找到真菌,故可能性不大。

    二、肺部肿瘤

    肺部可发生良性及恶性肿瘤,该患儿有血性胸腔积液,应考虑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可能,但从胸片看无明显纵隔移位,不似占位病变,且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应进一步寻找相关依据。

    三、结缔组织病

, 百拇医药     结缔组织病可出现肺部浸润阴影,并可合并胸腔积液。该患儿无多系统损害,无特异性皮疹,自身抗体(-),红斑狼疮可除外;Wegener肉芽肿多同时见上呼吸道症状如鼻中隔及舌咽等处的溃疡,并经常发生咯血,它的肺部大片状浸润影多为出血的表现,变化快,几天后即可吸收,C-ANCA+,这些特点均与本病例不符,不支持诊断。

    基于以上考虑,暂不能确诊,应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尽快做肺活检。

    曾琪医师(胸外科) 经胸腔镜肺活检,术中见右中下肺均不张实变,实变肺呈暗紫红色,局部组织松脆。

    何乐健医师(病理科主任) 镜下见大片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增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间质中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细胞有异形,未见核分裂,间质血管壁也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小支气管壁破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黏膜上皮病变,肺泡腔内可见粉染坏死物、泡沫细胞、脱落之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抗酸染色(-),PAS(-),六胺银(-)。(见图3)
, 百拇医药
    图3 坏死及血管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印象为:肺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高度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朱元珏教授(协和医院)肺组织大部分为凝固性坏死,周边肉芽肿形成,有较多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其他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间质淋巴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肺泡Ⅱ型细胞增生,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聚集,考虑为肺淋巴增生性病变。结合患儿的病例特点,临床考虑为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建议用小剂量化疗。

    江载芳教授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患,属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为肺的淋巴样异常,包括浆细胞肉芽肿、Castkeman’s 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假性淋巴瘤、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病变。

    其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是由Carriagton和Liebow在1966年首先报告的,LIP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它通常不发生在免疫正常的人群,而常发生在免疫异常及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常伴随艾滋病发生,有些病例与EB病毒感染有关,目前在儿童中LIP被认为是艾滋病的指征性病变。LIP胸腔积液少见。确诊要靠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特点是浸润呈弥漫的、间质性的,分布在气管、支气管周围,镜下可见肺间质有成熟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不侵犯支气管、肺泡、胸膜、血管和肺内淋巴结,有时可见生发中心,未见核分裂。治疗方面激素的效果不一,可以用小剂量化疗。
, 百拇医药
    原发肺淋巴瘤,在临床上很少见,原发于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亦不常见,小于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而且很少见于30岁以下,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与之有关。

    大多数原发肺淋巴瘤是无症状的,疾病往往在摄胸片时被发现。当症状出现时,肺部症状常比全身症状更常见,肺部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和咯血;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轻、发热、夜间出汗和乏力。大多数患者无体征,一部分可有罗音、呼吸音减低或叩诊浊音。支气管内受累少见,但可引起咳嗽、呼吸急促、呼吸窘迫、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另外,气道的受累还可表现为弥漫性黏膜下浸润,使气道狭窄,引起气促和喘息,从而误诊为哮喘。影像学特点:大多数原发肺淋巴瘤在胸片上表现为孤立结节、团块状或浸润影,结节和团块影直径一般在2~8cm,并多在两下肺,CT可见团块中有支气管充气相,有此种表现的病例可占51%,有1/4的病人有局限或多发的实变,多发结节可见于5%~10%的患者,肺泡和间质浸润少于10%,胸腔积液占12%。诊断淋巴瘤需靠活检,经支气管肺活检、针吸肺活检等均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少量的标本并不能代表整个肿瘤的情况,需要做开胸肺活检。
, 百拇医药
    LIP与肺淋巴瘤难于鉴别,但结合该患儿特点,有苍白、乏力,近期又出现发热及血象的进行性下降,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更大。给予患儿泼尼松1.5 mg/kg口服,1个月后肺部病变略有减轻。(图4) 自入院第3个月开始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全血象进行性下降,面色苍白、乏力加重,为进一步确诊行开胸肺活检。

    图4 两下肺浸润较前略有缩小

    曾琪医师(胸外科):术中见右中下肺呈暗红色鱼肉样,胸腔内有1100mk暗红色液体,予胸腔闭式引流,取组织标本约1.5cm×1.5cm×1cm送病理。

    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申昆玲教授 原发肺淋巴瘤与LIP均属于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前者属恶性,后者属良性,两者的鉴别比较困难。从影像学方面,高分辨率CT可资鉴别。据Honda 等报告,对17例LIP和44例恶性淋巴瘤的高分辨率CT进行分析,有支气管充气相的实变和直径在11~30mm的大结节在恶性淋巴瘤更多见,明显多于LIP(P<0.01);囊肿在LIP更多见,占82%,明显高于淋巴瘤(2%);而胸腔积液仅见于恶性淋巴瘤。另外,在组织病理学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供鉴别。

    LIP与淋巴瘤有区别,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70年代Hakprin等认为,有一部分LIP可发展成恶性淋巴瘤;但近年这种说法受到一定的质疑,如Bragg 等认为,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技术的发展,通过克隆检测可确定是淋巴组织良性增生还是恶性淋巴瘤。通常多克隆增生是良性的,而大多数单克隆增生是恶性的,故一些原来诊断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包括LIP和假性淋巴瘤等)的病例实际上是单克隆增生的低度非霍奇金淋巴瘤。Addis等也报告过类似情况,选取了15例既往诊断为原发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例,其中有4例符合LIP的特点,重新经免疫组化分析,均为恶性淋巴瘤,其余病例也更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百拇医药(冯雪莉 申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