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32865
“以毒攻毒”抗艾滋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为了降服艾滋病,科学家们想尽了办法,现在又开始琢磨一种新攻略:“以毒攻毒”。

    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10次逆转录病毒与感染几率”大会上,来自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如果同时感染一种无害病毒,其存活机会也许能大大增加。

    这种名为“GBV-C”的病毒,被认为是在与艾滋病病毒的作战中表现最为奇怪的“角色”之一。“GBV-C”最早被发现于1995年。据调查,美国和瑞典人中有12%至15%的人曾感染过这种病毒,但它不会引发任何已知疾病。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卡罗琳·威廉斯博士介绍说,她和同事们对271名同性恋男子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这些男子都先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40%的人血样中含有“GBV-C”病毒。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体内一直存在“GBV-C”病毒的患者存活机会最大,其中80%的人目前尚在人世。相比之下,那些从来没有感染过“GBV-C”的患者存活率只有约36%。而那些曾经感染过、后又被清除了“GBV-C”的患者,活下来的可能性最小,仅为16%。

    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也在会上介绍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感染了“GBV-C”病毒的白细胞会产生大量趋化因子,这种物质对艾滋病病毒能起到抑制作用。这也许可以解释该病毒的作用机制。

    不过科学家们也指出,“GBV-C”是否真正能延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进程,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他们说,如果进一步研究证明该病毒确实能抗艾滋病,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找到模拟其功能的蛋白质,以用于临床治疗。, 百拇医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