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绞痛 > 问答
编号:10139320
什么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有什么病理生理特点?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劳累性心绞痛中的一个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是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并且疼痛发作的频率、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1~3个月内无改变。疼痛可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至少1支大冠状动脉的狭窄在50% 以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此类患者血管病变谱广,多支较单支病变更常见。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程度多在70%~95%之间,当狭窄超过90%时,均已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斑块形态上常为同心性病变或呈边缘平滑、底部较宽的偏心性病变。不具有显著的偏心性、血栓和溃疡病变的特点。斑块的形态学趋向是稳定的。以往认为其胸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固定的关系,即诱发心绞痛的阈值是相对固定的。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的广泛运用,发现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阈值也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且冠状动脉阻塞越重,其心绞痛阈值波动的倾向越大。究其原因有二:(1)冠状动脉供血减少。1985年Maseri提出心绞痛的阈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的因素参与。动态心电图亦显示,诱发心肌缺血的阈值上午明显低于下午,与冠状动脉生理性收缩规律相吻合,进一步证明心肌供血减少确可导致心绞痛阈值下降:(2)心肌缺血的叠加和缺血后效应。这一观点是北京阜外医院提出的。如临床上常见到的饱餐后或大便后易诱发心绞痛,与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有关。动物实验也证明,心肌暂时性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微血管功能可逆性损伤使微血管的扩张功能受损。因此,心肌缺血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此段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缺血的程度)运动耐量降低,心绞痛阈值下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