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各科保健 > 五官科保健知识 > 耳鼻咽喉疾病防治284问
编号:10139718
外耳道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有哪些?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系上皮层特别是基底细胞层增殖的结果。在增殖的上皮层下,有薄的结缔组织,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触之易出血。上皮角化过度、营养缺乏,可部分变黑而自行脱落。发病率占外耳道良性肿瘤的第一位。可发生恶变,故应警惕。

    本病病因有二:(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脓液、异物长期存留和经常挖耳等慢性刺激。(2)病毒感染。动物实验证明,挖耳可为病毒传染的媒介。

    早期多无症状,待肿瘤长大,症状开始明显,主要为耳内阻塞感,作痒,听力轻度障碍,及挖耳时易出血,有时挖出“血块”状物。若继发感染,则耳部疼痛及流脓。检查可见肿瘤多充塞外耳道外段,甚至可露出在外耳道口。基底一般较广,大小数目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如桑椹状。无继发感染时,色棕而坚实;若继发感染,则充血、肿胀,有时因局部血循环障碍,肿瘤亦可变黑。

    肿瘤增殖力强、破坏力大者,可侵及中耳及乳突。有的在耳廓的后下方形成瘘管。若有继发感染,则瘘管内流脓流血,甚至可穿破外耳道底部,形成咽侧瘘管,另端开口于扁桃体上窝,此时可出现张口困难。

    本病的治疗,应彻底根除肿瘤组织。一般用刮匙刮除,可深达骨膜,但勿伤及外耳道软骨膜。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炎症,再行刮除。刮除后根部用20%硝酸银或鸦胆子油涂抹,防其复发。侵及中耳或有恶变者,皆需行乳突根治术且术后可配合放射疗法。有耳周瘘管,宜切开,并尽可能挖除管内肿瘤,并涂以鸦胆子油。对并发咽侧瘘管者,不仅要行手术,还须切除扁桃体,深藏的瘘管方可愈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