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毒副反应 > 马兜铃酸
编号:10160763
从“龙胆泻肝丸”风波谈中药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5日 中国医药报
     近日发生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上来,笔者特地就这一问题分析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68年对药物不良反应所作的定义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量时发生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般的煎剂和常用的丸、散、膏、丹,由于经过配伍和加工炮制,不良反应比较少见。但中药材毕竟有明确的毒性(有毒、小毒、大毒)记载,加之近年来各地广泛发掘利用中草药,进行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开发新品种和新的制剂,而且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考察的重视,各种医药文献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

    “毒”字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是一个多意字,有时就是指药物而言。

    药物都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古代称之为“毒”,在《素问》中即有如此的说法,后世医家也有类似的见解。如明代张景岳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
, http://www.100md.com
    《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来分类的。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把可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服后多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素问》又根据其作用程度的强弱而作为大毒、小毒、有毒的区别。

    但随着对中药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中药不但有“纠偏”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小毒”大多指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就可以引起中毒。因此,“毒”的含义已不像古代那样广泛了,而是专指具有一定不良反应的“偏性”。所以,认识每一个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的强弱,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医治疗学中有“以毒攻毒”的说法,即用适量的含有毒性的药物来解疮毒、除疠毒、杀虫等。例如,现代有用斑蝥、蟾酥等含有一定毒性的药物甚至用砒霜治疗癌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但是,一般来讲对于有“毒”性记载的药物都要注意,对于古医籍所记载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等均应当遵守,以免使用不当出现失误。
, 百拇医药
    仅以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例,第一部中收载了中药材532种、中药成方制剂460种,共计992种,计“有毒”记载的中药材72种,占总数的13.5%。在有毒记载中由于毒性大小不同又有“有小毒24味,有毒37味,有大毒11味”。

    一般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小,特别是做成制剂后,已经过合理的配伍,对于某些药材又经过特殊炮制,可以避免或减低毒副反应。当前,临床上有的医生试用某些“相反”、“相畏”的药物组方煎汤,治疗疑难病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在临床观察下是允许的,但是作为市售药品,应当十分慎重。

    近些年来,由于临床医学家们对于中药或复方出现不良反应有所重视,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所涉及的药物不但有“有毒”或“有大毒”的,一些常用的药也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报道,例如,人参、三七、川芎、木香、天麻、车前草、火麻仁、白芍、红花、杏仁、何首乌、没药、南沙参、夏枯草、砂仁、贯众、桃仁、柴胡、黄芪、槐花、阿胶等。这些报道除了已知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等外,也包括对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所造成的反应。
, 百拇医药
    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

    根据文献报道,中药出现的不良反应还是很广泛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所出现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但由于对中药不良反应信息不灵、描述不详、情况收集困难大等原因,加之历来认为中药无严重不良反应,故人们对其不够重视。更有甚者,对于过敏性皮疹认为是“毒气发出来了”的“好现象”。

    概括近些年来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部分报道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痛、腹泻或腹胀,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

    过敏反应高烧、寒战、大汗、发抖;或出现过敏性药疹,常见的有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皮肤潮红,神经性水肿,如眼睑水肿、口唇水肿、喉水肿等;过敏性休克。
, 百拇医药
    对血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抑制现象,如血小板、白细胞降低、贫血、出血等。

    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如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或伴有心慌、气短、胸闷;肝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厌油、厌食、胁痛等;肾功能异常,出现血尿、蛋白尿、腰痛等。

    神经系统头痛、头胀、嗜睡、兴奋、烦躁不安、手足麻木、不宁腿综合征、记忆减退,甚而出现痴呆、昏迷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减慢或急促,甚而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

    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尿闭、尿失禁或尿崩症,甚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殖系统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甚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或抑制精子生成等。

    造血系统主要是造血系统抑制现象,如出血、贫血、再障等。
, 百拇医药
    其他尚有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视力降低,甚而视盲、复视、耳聋、耳鸣,还可出现头痛、脱发、水肿、胸膜炎、咽痛等。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中成药在参与机体生理、生化反应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物效应。在常规剂量时,既会产生人们预想达到的治疗作用,又会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利于机体的反应,这是药物的固有性质。中药虽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但作为药物必然具有药物的固有性质,这就是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已有一定的认识,例如补气药的壅塞、满闷,滋阴药的滋腻,补血药的凝滞,苦寒药易于伤阳,温热药易于伤阴等。这些不良反应的产生与各类中药的药物性质有必然的联系。如经过特殊炮制,再加上合理配伍和服用得当,这些不良反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从文献报道的资料分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是一致的,但对其研究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所以又有其特殊性。
, 百拇医药
    药物方面的原因药力峻猛药力峻猛的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较多,如附子、大黄、麝香、大戟、商陆、闹羊花、蟾酥、川乌、草乌、细辛、甘遂、芫花、雄黄等。六神丸方中有牛黄、蟾酥、珍珠粉、冰片、麝香、雄黄粉、百草霜,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中含药力峻猛的麝香、蟾酥、雄黄(尚含有毒性)比例较高,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就很多,可引起药疹、急性咽喉炎、先兆流产、药物性肝炎、心律失常、心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甚而引起中毒性休克。而龙胆泻肝丸则是因为方中的关木通含有的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明显的毒性所致。

    多种效应由于中药往往具有多种效应,甚至是相反的效应都能起作用,在治疗某种特定病证时,其他效应便成为副作用。例如当归有养血活血润肠的功用,若用其养血活血的功用时,润肠的功能便成为副作用,可引起腹泻或使慢性腹泻加重,即可视为不良反应。

    药证不符即药不对证。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如果药不对证、寒热不辨,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严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例如,人参是补气药,适用于气虚证候,若用于阴虚阳亢内有虚热者,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鼻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干、食欲减退等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
, 百拇医药
    SicgelK.S曾对133例长期服用人参的慢性虚弱者进行分析,这些人平均每天每人服人参3克,连续一个月,结果全部出现了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其他尚有26人咽刺激、9人性欲亢进、6人抑郁、14人浮肿、7人食欲降低、5人血压下降、4人闭经。上述症状表现为皮质类固醇中毒,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费氏曾报道因服人参而致目盲、不能视物一例。

    更为严重的是郑氏报道过服红参致死一例,并认为是虚阳亢盛,升发无制,血与气并走于上,血溢于外所致。再加上喧闹一时的“小柴胡汤治肝炎不良反应致死”等报道,都属于药证不符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用量不当中医辨证用药,即要对证,每味药的用量又要适当。剂量的大小应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因证而定、因方而别、因人而异,而且因地因时制宜,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调整剂量。若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川芎为活血化瘀的常用药,一般常用量为3~9克,文献曾报道一例,一次服用川芎21克,约20分钟后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经卧床休息后渐止,后减至3克,继服1剂,未再发生头痛现象。
, 百拇医药
    制剂不佳包括配伍不当、制备工艺不合理或药物炮制不得法,使药物入药后毒力不减,或相反相畏,出现或扩大了毒性作用;或因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加速药物吸收而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的概率就比口服制剂要多,而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也快得多;或因制剂的质量问题(如杂质、残留农药、热原物质、大分子、色素等),或炮制不当、贮藏失误发生变质等,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合并用药在临床上有时需要合并使用中药或西药,如果合并用药不当也会出现不良反应。除了“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方面的禁忌外,有些中西药合并使用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含有枳实的中药与西药痢特灵合并使用而出现胺毒反应。

    机体方面的原因种族差别在中药急性毒性试验时,可因动物种属不同而出现显著的差异,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同样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体质差异不同个体存在着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由于基因多态性个体差异,有的人对于某些药物耐受性较差或“超敏”,易于出现过敏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另外,所有的药物均以异物形式进入机体,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也偏高。

    性别、年龄有文献报道,女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也有报道称药物性皮炎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婴儿和青壮年对于药物的反应也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幼儿和老年人比成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估计与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有关。

    其他原因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功能紊乱,较正常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素体虚弱或营养障碍、食纳不佳,或饮食失节、精神奋亢等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人为因素的原因盲目用药或服药除上述因素外,某些新开发的药材或制剂,人们对其药性不详,或未详细看使用说明书,对其忌宜注意事项不了解,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之一。对于患者来说,有病乱投医,迷信偏方、秘方,以及未经批准使用的验方、单方,盲目服药,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而致残致死。
, http://www.100md.com
    给药方法不当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制剂方面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外,新的剂型很多,如片剂、口服液、滴丸、软胶囊、注射剂等,在用药时除了辨证准确、选药得当外,给药方法和给药途径也应认真考虑。除了危急重症外,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选择剂型。例如曾有对于癌症属肺气虚的患者,用5%葡萄糖100毫升加黄芪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至第四天输液约进20毫升时,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对于此例是否需要使用注射剂,使用剂量是否需如此之大是值得深思的。况且中医还有“虚不受补”之说,黄芪又具有补气升阳助火之功,对于正虚邪实之体是否适用也是应该认真考虑的。

    中西药配伍不当除前述者外,严重的不良反应往往发生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上。例如钟氏收集1987~1997年的45篇关于丹参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后分析,计有79例发生不良反应,88.6%是由注射剂引起的,从其配伍看有加入5%~10%葡萄糖静脉滴注的,有配伍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还有以706代血浆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的。结果配伍低分子右旋糖酐用药9例中有3例出现过敏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心跳停止1例,剧烈头痛1例,不良反应比例之高(7/9)和严重性都是十分惊人的。

    从现有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对于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加以判断,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能谈虎色变,而是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正确判断和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地预防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严重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一般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确定某中药已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即停药,注意停药后的变化,直到症状完全消失,或异常化验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为止。有的中药短期服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而长期服用后就会出现,因此,Ⅳ期临床试验更要注意认真观察,即所谓的社会性考察。, 百拇医药(高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