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肾脏病学
编号:10161610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指一组因为肾小管不能充分泌H+,使血HCO-3水平在正常代谢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导致临床出现酸中毒的综合征。本病和其他代谢性酸中毒区别在于:①在未摄入或代谢产生过多酸性物质时仍出现酸中毒;②属正常阴离子间隙、高氯性酸中毒。

    【病因】

    包括:①原发性:原因不明;②药物:过期四环素、庆大霉素、醋氮酰胺或其他磺胺类等;③遗传性:胱氨酸尿、酪氨酸尿、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症及先天性果糖不耐受性;④多发性骨髓瘤;⑤中毒:铝、汞;⑥某些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情况:如Vit D缺乏或耐受症等;⑦其他小管间质性疾病。上述原因中碳酸酐酶缺乏症可以是原发的,或继发的,或者在胱氨酸尿症常可看到,大多认为是因为本症时因有ATP缺乏所致;多发性骨髓瘤中,轻链大量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而后沉着于该处,可致发病;血钙过低、Vit D缺乏或耐受等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上述各症伴发继发性甲旁亢,后者可以使Na+-K+-ATP酶活力降低,但也有相反结果的报告。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机制】

    正常近端肾小管泌H+及HCO-3重吸收机制已于酸碱平衡紊乱篇中叙过。下列机制都可能是造成近端RTA形成的发病机制(图19-8):(1)管腔侧Na+、H+逆转子障碍使泌H+障碍;(2)底侧端Na+-HCO-3协同转运障碍,使重吸收回及细胞内新生成的HCO-3无法从该处重返回血内;(3)细胞内或(4)小管腔内碳酸酐活力不足或被抑制;(5)钠通透性障碍;(6)Na+-K+-ATP酶活力下降;(7)细胞内ATP生成不足;(8)细胞膜再循环障碍等等。它们总的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或泌H+不足,或HCO-3生成及返回障碍而使酸中毒产生。

    正常HCO-3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随滤过的增多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饱和,此即最大重吸收阈,正常人该值约为27mmol/L。在第Ⅱ型RTA中该阈值下降,即使滤过HCO-3未达到该值,仍然不能完全被吸收,因此到达远端肾小管的HCO-3过多。由于未能完全重吸收,尿液呈碱性。但当血HCO-3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近端肾小管及远端肾小管可以将所滤过绝大部分重吸收,由于远端肾小管并无障碍,尿液酸化正常,尿pH下降。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单纯性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主要表现为慢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如果发病较早,可伴发育障碍、骨骼畸形等。骨病发生率较高,大约有20%以上,可以表现为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骨病原因除慢性酸中毒外,因为近端肾小管为Vit D1位羟化部位,骨病时活性Vit D3生成减少以及Vit D耐受产生,二者有时可以导致甚为明显的骨病。尿路结石较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远为少,主要因为本症尿中排出枸橼酸大多尚正常,后者可抑制肾结石形成。在合并有系统疾病如范可尼综合症时,除上述损害外,可有智力障碍、明显低磷血症以及糖尿、氨基酸尿、蛋白尿等等。

    【诊断说明】

    临床表现为正常阴离子间隙性慢性酸中毒、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低钾等为主要诊断依据。尿pH特点为:当血HCO-3水平下降,但>15mmol/L时,pH常>5.5;但当血HCO-3水平继续下降而<15mmol/L后,pH反而可下降至<5.5。这是因为当酸中毒时,血HCO-3水平下降,滤过HCO-3也渐减少,此时近端肾小管可以将比正常为少的量的HCO-3大多重吸收,而到达远端的HCO-3较少,该处小管泌H+制造NH+4,因此尿pH呈酸性。一旦补充HCO-3后,血HCO-3上升,滤过的HCO-3也增加,近端肾小管不再能充分重吸收,大量HCO-3到达远端,尿液pH明显上升。停止给HCO-3后,酸中毒可以很快又出现,尿pH则又可下降。在确定诊断时可进行HCO-3排出分数测定,计算公式为:

    HCO-3排出分数=〔HCO-3〕尿/〔HCO-3〕血/〔肌酐〕尿/〔肌酐〕血上述值>15%可确诊为近端RTA。

    如果同时发现氨基酸尿、尿磷排泄过多等等,则提示有弥漫性损害。

    【治疗说明】

    主要为纠正酸中毒,每日需给碳酸氢钠3~6g,以补充尿中丢失量。通常情况可用枸橼酸钠、枸橼酸钾混合溶液,其中枸橼酸钠代谢后生成碳酸氢钠、钾盐,可纠正血钾过低情况。噻嗪类利尿剂可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过的碳酸氢也减少,可部分改善酸中毒。骨病严重者可试用维生素D制剂。,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