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肿瘤学
编号:10162580
结直肠良性肿瘤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息肉是指(希腊文poly多和pous足)突入肠腔的局限性组织肿块。从临床上来看,凡是从粘膜表面突入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

    【分型说明】

    息肉有多种多样,国外有人把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

    (一)肿瘤性息肉

    1.腺瘤

    (1)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

    (2)管状绒毛状(乳头性、混合性腺瘤);

    (3)绒毛状腺瘤。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百拇医药
    (1)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

    (2)Gardnar综合征;

    (3)Oldfield综合征;

    (4)Turcot综合征;

    (5)Mui(Torre)综合征。

    3.非家族性息肉病Gronkhite-Canada综合征

    (二)非肿瘤性息肉

    1.错构瘤

    (1)儿童型息肉;

    (2)儿童型息肉病;

    (3)Peutz-Jeghers综合征;
, http://www.100md.com
    (4)神经纤维瘤病(VonRecklinghausen病);

    (5)脂肪瘤;

    (6)平滑肌瘤;

    (7)血管瘤。

    2.炎症性息肉(假性息肉)

    (1)炎性息肉;

    (2)良性淋巴息肉。

    3.未分类的息肉病变

    (1)增生型;

    (2)类癌;

    (3)粘膜下转移性肿瘤;
, http://www.100md.com
    (4)子宫内膜移位;

    这一分类比较全面,但有些类型很少见,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儿童型息肉、息肉病和类癌等。

    炎性息肉又称继发性息肉,是继发于各种肠道炎症的粘膜增生增厚所形成的息肉状突起。最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另外肠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肠结核、非特异性回结肠炎等也都可以引起。常为多发、较小、无蒂,有时呈息肉样粘膜生长,并非真肿瘤。腺瘤性息肉或息肉性腺瘤,其中最常见为管状腺瘤,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比绒毛状腺瘤高出8倍。80%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其余结肠部位发病率相等。多数在1cm左右,单个,带蒂。在Crinnell和Lane收集到的335例患者中有1856个腺瘤,其中26%为多发性管状腺瘤。腺瘤位于乙状结肠者51.0%,直肠28.4%,盲肠和升结肠5.6%,横结肠7.4%,脾曲或降结肠6.8%。也就是说,极大部份的腺瘤可以用25cm的乙状结肠镜见到。结直肠腺瘤一般属良性,当腺瘤长大超过1cm,且为广基时,有癌变可能。广基的腺瘤,表面呈绒毛状,触之有海绵状感觉、易出血,称乳头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此类腺瘤临床上少见,常发于老年患者,易癌变,必须及早治疗。国外有一组报道>2cm的绒毛状腺瘤中,有38%癌变;而较小病变的癌变率低于5%。儿童型息肉,主要发生在5~10岁儿童,多数<1cm,单个,球形、表面光滑、带蒂,会自行脱落,可能由于炎症所致,一般认为并非真肿瘤。息肉病与多发性息肉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息肉数量更多,一般至少100个以上,有蒂或广基,有时布满全结肠和直肠,大小不等,无法计数。其中发生于青年和儿童者,有家族史,患者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的黑斑,息肉以位于小肠多见,称为Peutz-Jegher综合征;病理上属错构瘤一类。另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家族性息肉病,也称遗传性多发性息肉,结、直肠常布满大小不等息肉,广基或带蒂,极少累及小肠,癌变倾向很大,应引起重视。还有一种Gardner综合征即肠息肉病伴有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与遗传有关,息肉比较散在,亦有癌变倾向。有关类癌另有专章介绍。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

    息肉的病损多变,临床症状变化亦很多,结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间断性便血,多呈鲜红色,量不多,位于直肠者血常染于成形粪便之外。息肉位置较高时,粪便呈暗红、红木色或与粪便相混的紫红血块;息肉位于低位直肠者,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圆樱桃状,便后多自行缩回,需与脱垂的内痔相鉴别。结、直肠息肉伴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粘液脓血便。绒毛状腺瘤,少数病例可出现典型的大量粘液便,大量水、电解质损失可致循环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盲肠息肉可刺激蠕动增加,并发肠套叠,较大息肉引起肠梗阻时,均可出现腹部绞痛。息肉病在直肠布满息肉,每日可多次腹泻,排出带血性粘液便,并有里急后重、消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以及严重贫血。

    【诊断说明】

    症状较典型,息肉位置较低,如儿童型直肠息肉,病孩有便中带血或便血,大便时有樱桃状块从肛门脱出,便后即自动缩回,诊断并不困难。有些症状不典型,或位置较高较隐蔽的息肉,则需进行下列检查确诊,包括肛指检查、乙状结肠镜、钡灌肠X线造影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可作活检以确诊性质。
, http://www.100md.com
    【治疗说明】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包括:①内窥镜电灼法去除,特别适合带蒂的良性息肉;②手术切除,对带蒂良性息肉可在蒂部切断取出,残端贯穿缝扎止血。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一部份粘膜,然后缝合创面。对已有癌变的息肉,要根据癌变性质、肿块大小、深度及分期等决定切除范围。有蒂息肉仅尖端癌变而未侵及蒂根者,可仅作局部扩大切除并随防观察;已侵及蒂部或广基者,癌变为浸润性则应与一般腺癌同样处理,作根治切除。对明确的炎症息肉,可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如症状消失,假性息肉消散,不需手术切除,继续观察随访。对儿童型低位直肠息肉多采用冷冻或电灼基部切除;并可采用掐断截除,但必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

    对不同部位的息肉手术采用不同的径路和麻醉:如位于直肠下端距肛缘10cm以内的带蒂息肉,一般可在局麻和骶管麻醉下,扩张松弛肛括约肌,从扩大的肛门内切除。位于直肠上端以上或距肛缘10cm以上的息肉,无法或不宜用电灼切除时,可在硬脊膜外麻醉下经腹进行切除。多发性或家族性息肉症则需进行结肠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然后进行回直肠或回肛管吻合术。类癌一般作局部切除,但对大于2cm或基部已侵及粘膜肌层者则应与腺癌一样进行处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