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消化病学
编号:10162686
维生素K缺乏症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维生素K作为凝血因子,在1929年发现于德国,后来命名为维生素K。"K"代表"Koagulation"(coagu-lation)为凝固的意思。维生素K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的为脂溶性,存在于苜蓿,菠菜之中的称为维生素K1(phylloquinone);由动物肠道内细菌合成的为维生素K2(menaquinone)。人工合成的为水溶性,包括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与乙酰甲萘醌,即维生素K3与K4。

    维生素K是氨基酸残基γ-羧化物(γ-carboxyla-tion)的辅助因子。某些凝血因子可在γ-羧化物作用下与钙离子结合,从而被活化,参与体内的一系列凝血过程。一旦维生素K吸收,利用出现障碍,将影响一系列凝血因子生成。严重时出现出血症状,此系维生素K缺乏症。

    【病因】

    人体内维生素K储存量少,但正常饮食下来源充足。主要为天然食物摄入与肠道细菌合成。脂溶性维生素K摄入后,借助胆盐在肠道内吸收,随血液与淋巴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浆网中,通过位氨基酸羧化作用,催化多肽类凝血因子Ⅱ、Ⅶ、Ⅸ、X前体生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新生儿因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且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极少,故在出生后数周内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甚则颅内出血导致死亡。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只需0.03μg。故因单纯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K缺乏临床上较少见,主要为吸收与利用障碍。
, http://www.100md.com
    (一)吸收障碍 炎症、结石、肿瘤等引起总胆管完全性梗阻,或胆瘘,术后胆汁引流等导致胆盐缺乏,使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各种肠道病变,如肠瘘管,溃疡性结肠炎,回肠炎,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以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亦可使维生素K吸收不良。此外,长期服用矿物油润滑剂亦可使维生素K溶于矿物油中排泄而丧失。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使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2明显减少,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

    (二)利用障碍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影响肝脏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此外,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如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新抗凝(sintrom)及双香豆素(dicoumarol)等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抑制了维生素K在肝脏内活化凝血因子的作用。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衄、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 百拇医药
    【诊断说明】

    维生素K缺乏症诊断基本上以测定凝血因子功能试验为主。当凝血因子Ⅱ、Ⅶ、X缺乏时,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凝血酶元时间纠正试验可与因子V与纤维蛋白元缺乏引起的凝血酶元时间延长作鉴别。因子Ⅸ缺乏时,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延长。病情严重时,凝血时间与血浆复钙时间也延长。由于大量参与凝血过程的其他因子缺乏均可致凝血障碍,故上述试验并非对维生素K缺乏具有特异性。但如补充维生素K1后,以上试验恢复正常,则可证明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其他可致凝血酶元时间延长的原因包括肝病、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

    【治疗说明】

    在消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K补充治疗。

    维生素K1为脂溶性,吸收快,起效迅速,体内代谢慢,作用时间较长。每日可肌注或静注10~20mg,注射速度<5mg/分。在术前,肝功能严重受损,或用香豆素类抗凝药时,剂量可增至100~200mg/d。一般病例可予以维生素K34mg,每日2~3次,肌注;或口服维生素K44mg,每日3次,口服。给孕妇注射维生素K及给新生儿补充维生素K1,每日1~3mg可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但切勿过量以防溶血性贫血及早产儿核黄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