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中医耳鼻喉科
编号:10163028
喉痈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喉痈是发生于咽喉间及其附近部位的痈肿的总称。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因而名称各异。生于喉关的叫喉关痈或骑关痈,相当于扁桃体周围脓肿;生于喉底的叫里喉痈,相当于咽后壁脓肿;生于颌下的叫颌下痈,相当于咽旁脓肿;发生于上腭者,叫上腭痈,又称外喉痈。本病发展迅速,每致咽喉肿塞,吞咽、呼吸均受影响。故《灵枢·痈疽篇》说:"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因此,治疗必须及时。各种喉痈多属阳证,其致病原因和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故列为一节进行论述。临床上,以喉关痈为多见。

    【病因】

    本病多因肺胃素有积热,又被风热邪毒侵袭,外邪引动肺胃积热,内外热毒搏结,上蒸于咽喉,致气血凝滞,热毒壅聚作肿,热灼血肉,以致腐坏成痈。《咽喉经验秘传·喉症用药细条》说:"喉痈因过食辛酸炙煿,厚味醇酒,感热而发。"说明了本病发生的原因。《灵枢·痈疽篇》又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指出了喉痈的病理变化。
, 百拇医药
    喉关痈,往往由风热乳蛾热毒壅盛,侵犯喉核周围,热盛肉腐而成,正如《咽喉经验秘传·喉症用药细条》指出:"乳蛾……如至三日,看喉内但红肿而无白星者,即喉痈症。"

    【临床表现】

    咽喉疼痛逐渐增剧,吞咽、语言困难,咽喉红肿,局部逐渐高突为喉痈的共同症状,但因痈肿所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兹分述于下:

    (1)喉关痈:初起症状与风热乳蛾同,继而加重,疼痛偏于一侧,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张口困难,汤水易从鼻中流出。检查时见痈肿位于一侧,该侧喉核、喉关明显红肿突出,尤以喉核前上方为甚,喉核被推向后下方,悬雍垂亦红肿被推向对侧。患侧下颌角有痰核、压痛。本病如不能早期消散,五六日可成脓。

    (2)里喉痈:多发生于小儿,起病急,疼痛剧烈,语言带鼻音,颈项强直,吞咽困难,甚者痈肿阻塞气道,出现痰鸣气急,呛咳,呼吸困难。更甚者可发生窒息危证。检查见喉底的一侧,红肿突起,患侧咽壁也红肿,颈部常有痰核。本病如不早期消散,三四日即可成脓。
, 百拇医药
    (3)颌下痈:咽部及颈部疼痛甚剧,吞咽困难,牙关紧,张口难。检查患侧下颌部肿胀压痛,喉核及该侧咽壁被推向咽腔中央,喉核无红肿,悬雍垂多呈水肿,颈项肿胀有痰核。

    (4)上腭痈:咽痛、饮食、语言均感困难,病人每取仰头姿势。检查见痈生于上腭部,患处红肿,肿甚者如半个核桃,悬于上腭,下垂抵舌,脓熟溃破时往往从鼻孔流出脓血。

    喉痈辨证中要注意有脓无脓,若肿胀散漫,可用压舌板轻触患处,坚硬者,脓未成;如红肿光亮,高突,四周红晕紧束,按之软者,是为脓已成。又脓未成之时痛觉散漫,脓已成,则痛觉集中,且有跳动之感。《咽喉经验秘传·治法凡例》中说:"凡喉症至五日,而重如三日前,症虽重尚未成脓,药能消散,若过五、六日患处多成脓。"辨别脓之成与否,对指导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全身辨证:初起多有发热,恶寒,头痛、体倦,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若邪热壅盛传里,则发热增高,头剧痛,口气焮热,口臭,胸闷腹胀,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洪数有力。甚则可出现邪犯心经,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舌干绛少苔的重证。若痰热壅盛上涌咽喉或痈肿破裂脓液溢入气道,气道阻塞,均可出现痰鸣气急,呼吸困难,汗出烦躁,唇青面黑,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小儿机体柔弱,形气未充,易因痈肿阻塞气道,兼之痰涎壅盛不易排出,尤易致发生呼吸窒息的危证。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袭,搏结于咽喉,气血凝滞,遂致出现咽喉红肿痛。火毒烁灼肌膜,化腐成脓。咽部肿塞,则张口困难,吞咽难下,喉关为呼吸、饮食孔道,上通颃颡,汤食不能下咽,势必反逆于颃颡而从鼻孔流出。咽通于耳窍,手少阳三焦经脉沿颈进入耳内,故邪盛则痛连耳窍。里喉痈位于喉底,容易阻碍气机,兼之热伤津液,煎炼成痰,痰涎壅盛,则痰鸣气促而呛咳。甚者发生窒息。上腭痈肿,因妨碍舌的伸缩,舌舐痈肿则疼痛加剧,故病人语言饮食均感困难。取仰头姿势是为减轻痈肿下垂的痛感。腭部上通颃颡,若痈向内溃,则脓血可能从鼻孔流出。

    初起外邪犯肺卫,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若邪热壅盛与胃腑之热互结,则发热增高,头胀痛,口焮热,口臭,胸闷腹胀;热结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黄;苔黄厚,脉洪数有力,均是胃腑热盛之象。若证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是邪热内陷营血,扰心神所致。舌为心之苗,热灼营阴,故舌色干绛少苔。喉为呼吸之道,喉痈肿胀甚者,则气道受阻,兼之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故有痰鸣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汗出如油,烦躁不安,唇青面黑,脉微欲绝是阴阳离决之危象。
, 百拇医药
    【诊断说明】

    咽喉疼痛剧烈,吞咽、语言困难,局部有红肿高突为喉痈的主要特点,根据痈肿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可作具体的诊断。

    【治疗说明】

    (1)内治:初起邪在表,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可用五味消毒饮加荆芥、防风、白芷等。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加荆芥、防风、白芷等以疏风消肿。若热毒传里,里热壅盛,脓在蕴酿之中,证已较重,治宜清热解毒,利膈消肿,用清咽利膈汤,以夺其热而泄于下,治之得宜,尚有消散之可能;若痰涎壅盛,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豁痰消肿。脓已成,则应清热解毒、活血排脓,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热毒侵入营血,干扰心神,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应以清营凉血、解毒为主,可用犀角地黄汤,并选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以开窍安神。

    若有痰鸣气急,呼吸困难者,当按急喉风处理,必要时配合气管切开,以保持气道通畅。
, 百拇医药
    有因误治、失治,咽喉痈由阳证转为阴证,痈溃后久不收口者而成瘘管。如《外科理例》中说:"若溃必致口内出脓,虽不伤命,即成冷瘘终身之痼疾也。"宜补气养血,生肌收口,用参苓散、十全大补汤之类。

    草药:热毒壅盛者,可用蒲公英、苦地胆、羊蹄草、鱼腥草、穿心莲等水煎服。

    (2)外治:

    ①吹药:用冰硼散、冰麝散等吹患部,每日6~7次。有解毒、去腐消肿作用。

    ②含漱:漱口方漱口。

    ③外敷:颌下部红肿,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紫金锭外搽。亦可用木芙蓉叶60g、红糖6g,捣烂外敷。有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

    ④放脓:在喉痈脓成之后,应即放脓,使脓液排出,以减轻症状和防止痈肿自行破裂以致脓液溢入气道的危险。故《外科正宗》卷二强调"喉痈不放脓……此皆非法。"
, http://www.100md.com
    放脓方法:可用空注射器和长穿刺针头,针头从痈肿顶端最高处刺入,抽吸脓液,务使将脓液抽尽,一次抽吸不尽,可根据情况第二天再行穿刺抽脓。也可用三棱针刺破痈肿或用小尖刀切开痈肿,排出脓液,并用吸痰机将脓液抽吸干净。里喉痈因痈肿部位较低,脓液排出时,容易涌入气道,造成不良后果,故对里喉痈的排脓,要倍加注意,必须在充分准备下才进行切开排脓。

    (3)针刺疗法:针刺少商、商阳穴出血以泄热毒,或在痈肿未成脓时,用三棱针于局部肌膜浅刺5~6次,使其出血以泄热消肿止痛。

    (4)擒拿法:适用于咽喉痈,咽喉肿塞,疼痛剧烈,汤水难入。

    【保健说明】

    (1)宜选用易于进食和消化的食物。禁食燥热及干硬食物。

    (2)内服药物宜待凉服用。

    (3)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对于小儿患里喉痈的检查的排脓,要在充分准备下进行,防止脓液突然涌出堵塞气道的危险。

    (5)掌握时机,抽脓和切开排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