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4433
胆道蛔虫症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胆道蛔虫症(biliaryascariasis)由于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及胆道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剧疼。多发生在学龄儿童,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

    【临床表现】

    有蛔虫感染史,主要症状有:

    1.腹痛呕吐 突感右上腹剧烈疼痛,不能安卧,弯腰翻滚,哭闹出汗,面色苍白或胀红,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偶吐蛔虫。间歇期疼痛基本消失,或只有上腹部微痛,短时间后再次发作剧烈疼痛,发作与间歇无规律,与蛔虫的活动有直接关系。蛔虫死在胆道内或退出胆道则疼痛渐消失。

    2.体征 主要在右上腹剑突旁有小范围压痛区,不发作时压痛点仍存在。并发症发生后,压痛范围增大且出现腹肌紧张,伴有发烧。极少病人出现黄疸。
, 百拇医药
    【病理说明】

    当蛔虫受到刺激,可逆行向上至胃和十二指肠;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Oddi括约肌放松时,蛔虫即进入胆总管、肝管,甚至进入肝内,蛔虫进入胆道后因虫体的活动引起平滑肌痉挛发生剧烈上腹疼痛,并可因虫体带人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发生胆道感染,引起肝脓肿,可严重地威胁患儿生命。一般小儿胆道蛔虫症多为一条蛔虫的前半部进入胆道,但也曾见过数十条蛔虫进入一个4岁小儿的胆总管内。

    下列因素可诱发胆道蛔虫症:①肠功能紊乱:如发烧腹泻,肠腔内环境发生改变,促使蛔虫活动增强。②驱虫药不足,激惹蛔虫活动增强。③药物或饮食改变了肠腔内酸碱度;蛔虫厌酸喜碱,低酸可促使蛔虫逆行向上。

    蛔虫进入胆道后,可自动或被动排出。胆道内蛔虫退出有三种形式:①部分虫体在胆管内,尾部仍在十二指肠,因头部受到胆管痉挛的压迫,尾部强烈卷曲使虫体退出胆道,这种形式最多见;②虫体全部进入胆管,以后虫头调转,渐渐钻出。③虫体死亡或麻痹后,部分腐烂,随胆汁排出,然数量较多的蛔虫进入胆道或肝内,则不易退出。
, 百拇医药
    【诊断说明】

    根据①有便虫或吐虫史,阵发性剧烈上腹疼痛及剑突右侧压痛点。②辅助诊断:作十二指肠引流,三部分引流液都可有蛔虫卵。钡餐或十二指肠注钡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内有蛔虫影。口服或静脉胆道造影,可于胆道各部查出虫影。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逆行胆道造影或取虫。

    【治疗说明】

    单纯胆道蛔虫症用非手术疗法,大多在1周内痊愈。在疑有多数蛔虫进入胆道和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主要措施是解痉止痛,促使蛔虫排出及预防或治疗感染。

    (1)中药疗法:以安蛔祛虫为目的。

    (2)针刺疗法:迎香透四白,用捻转法。人中用震颤法。
, http://www.100md.com
    (3)解痉止痛剂:学龄儿童用杜冷丁1~2mg/kg加阿托品0.3~0.5mg肌注。口服阿斯匹林有止痛解痉作用,高酸性物也有驱虫作用。

    (4)抗生素:庆大霉素、灭滴灵及红霉素等用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5)驱虫药:参阅蛔虫病节或用氧驱虫。

    2.手术疗法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指征为:①长期(1周以上)严重的剧痛,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剑突下肌紧张范围扩大或有黄疸者。②肝肿大有压痛,经超声波检查疑有肝脓肿。③胆道造影证明胆道内死虫长期不能排出者。手术方法为切开胆管取虫,并作胆管引流。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主要有下列几种。

    1.胆道感染 多为大肠杆菌感染。患儿发烧,右上腹压痛紧张范围扩大,且较持续存在,有时于右季肋下能摸到肿大疼痛的胆囊。末梢血象白细胞增高。
, http://www.100md.com
    2.胆道坏死 原来的阵发性剧痛减轻,但剑突及右季肋下压痛区扩大,并出现腹肌紧张。如有坏死穿孔,则肌紧张范围更扩大至左上腹或右下腹,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时,出现全腹膨胀,肌紧张,并有时出现休克。

    3.肝炎和肝脓肿 蛔虫引起的肝炎表现为肝肿大并有压痛、高热、白细胞增高以及转氨酶增高。以后脓肿形成时,原有的阵发性剧痛消失,而以高热、肝肿大及压痛为主要症状。超声波肝脏探查可测知单一或多数脓肿。有时肝脓肿破入膈下或胸腔,出现膈下脓肿或脓胸。

    4.胰腺炎 由于胆道口括约肌痉挛及蛔虫堵塞胆道出口,使胰液反流而发生急性胰腺炎,左上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血及尿淀粉酶增高。

    5.肝脏、胆道出血 蛔虫上行入肝内小胆管,因严重感染可导致肝或胆道出血,经消化道排出,可表现为大量血便,呕吐咖啡样物或呕血。

    6.胆石症 胆道内蛔虫卵或蛔虫残体都可成为核心,形成结石,是胆道蛔虫的后遗症。在儿童期很少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