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4870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 defects of gastric musculature)较少见,常在发生胃穿孔后才就诊,大多于生后3~5天即发生穿孔,主要见于新生儿早期,且多发生于早产儿。

    【病因】

    为先天性发育缺陷,与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形肌发育较早,起始于食管下端,渐次向胃底大弯发展。胚胎第9周时,始出现斜形肌,随后出现纵行肌。在发育过程中如有停顿,即可形成胃壁肌层缺损。出生前后窒息而致局部缺血,胃壁血运障碍,使粘膜肌层受损,或因胃酸过度增高,均为发病诱因。当继发胃内压升高时导致破裂。

    【临床表现】

    生后一般情况好,无前驱症状。常在生后3~4天发病,也有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者,偶有生后数个月甚至成人期才发病。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现象。表现为拒奶、呕吐、哭声低弱、精神萎靡,随后出现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发绀。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样物,也可便血。腹部、腰部、阴囊皮肤水肿。由于大量气体及胃内容物流入腹腔,腹胀加剧,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叩诊肝浊音界消失。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征象,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亮,压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再晚则出现肠麻痹,肠鸣音消失,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 http://www.100md.com
    【病理】

    胃壁肌层缺损的范围大小不一。最常见于大弯部,次为前壁、责门、底部、小弯、后壁、幽门。肌层缺损处可仅有粘膜、粘膜下层及浆膜层,有的甚至浆膜也缺如。生后由于吞入气体或进奶,胃内压力骤然增加,使病变部位向外膨出,形成憩室样物。由于压力不断增加,影响血循环而致坏死穿孔。若伴有呕吐或洗胃、面罩加压给氧等均可致胃内压力升高,也是导致穿孔的原因之一。穿孔附近粘膜都较薄,胃腺发育不良,肌层无肌纤维。穿孔的大小不一,小的仅1cm左右,最大者自贲门直达胃窦部,胃前壁大块缺损。也可多发,因此在手术时应检查全部胃壁,防止遗漏。

    【诊断说明】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后3~5天突然出现持续性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和发绀,肝浊音界和肠鸣音消失,应高度考虑本病。X线检查可确诊。腹部X线平片有大量气体和液体,直立位可见膈肌升高,膈下有气体,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可占全腹2/3,大量液体沉积于下腹部,显示一横贯全腹的液平面,肝脾阴影移位到中腹部脊柱两旁,见不到胃泡影,肠充气少。插胃管减压时,可抽出大量气体,但腹胀无改善。腹腔穿刺可有大量高张气体。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

    ①新生儿期胃穿孔也可因消化性溃疡、下胃管造成机械性损伤、血源性或局部继发感染发生溃疡、肠道远端有梗阻(肠闭锁、肠旋转不良)、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所致,应加以鉴别。②胎粪性腹膜炎常伴发肠道穿孔,腹腔内游离气体不多,因有广泛性粘连。腹部X线平片气腹较轻,胃泡影显示正常,若见到钙化灶,更可确诊。

    【治疗说明】

    一经诊断胃穿孔,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禁食、插胃管排气减压、纠正脱水、控制休克、补液、输血浆、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前可先做腹腔穿刺,使呼吸困难和发绀得到改善。手术主要是迅速修补穿孔。术后持续胃肠减压72小时,给予支持疗法。

    【预后说明】

    病死率高达45%~80%。若能在6小时内做出诊断,可挽救生命。12小时内诊断者存活率为50%。超过12小时仅为25%,多死于休克。远期预后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