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5037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因本病的病理特征为炎性脱髓鞘,故当前国际上多命名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炎。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渐进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病程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严重者常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

    【流行特征】

    北京儿童医院统计历年住院病人880例,最小年龄为9个月,4~6岁儿童发病最多,占41.9%。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6~10月为多,8月份为高峰,农村病人远远超过城市居民,占住院病例总数的95%以上。

    【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学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与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已获得血清学上的证实。许多研究表明,患儿体内存在着抗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除被公认的一些肠道病毒及呼吸道病毒以外,近年又发现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及肝炎病毒等在本病发病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受损的神经组织、病人血清或脑脊液中,极少发现病原体存在的证据。也有报道患儿发病前曾有弓形体、空肠挛曲菌及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发生。本病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周围神经组织的抗体,认为该抗体可引起脱髓鞘病理变化。并有人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所含磷脂成分与本病发病有关病毒所含磷脂成分相似,而引起自身抗体的脱髓鞘抗原主要是神经髓鞘的磷脂。患者血清中抗神经抗体与抗病原体抗体的存在与病程相一致,故考虑这二种抗体可能是对相同抗原引起交叉免疫反应,此种抗体多认为主要是IgG和IgM,由此说明体液免疫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此外,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周围神经炎的神经根周围,可见巨噬细胞浸润髓鞘的基底膜,所以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由细胞免疫介导的疾病。急性期患者血和脑脊液中激活T细胞数增多,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增高,提示有T细胞增殖活跃。这些均反映此种患者有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据国内统计,55%患儿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1~3周有前驱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风疹,腮腺炎或腹泻等)。前躯病恢复后,患儿无自觉症状,或仅感疲倦。常见发病诱因为淋雨,涉水,外伤等。

    绝大多数病例急性起病,体温正常,1~2周神经系统病情发展至高峰,持续数日,多在病程2~4周开始恢复。个别患儿起病缓慢,经3~4周病情发展高峰。

    1.运动障碍 进行性肌肉无力是突出症状。多数患儿首发症状是双下肢无力,然后呈上行性麻痹进展。少数患儿呈下行性麻痹,可以由颅神经麻痹开始,然后波及上肢及下肢。患儿肢体可从不完全麻痹逐渐发展为完全性麻痹,表现不能坐起,翻身,颈部无力,手足下垂。麻痹呈对称性(双侧肌力差异不超过一级),肢体麻痹一般远端重于近端。少数病例可表现近端重于远端。受累部位可见肌萎缩,手足肌肉尤显。腱反射和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 百拇医药
    2.颅神经麻痹 病情严重者常有颅神经麻痹,常为几对颅神经同时受累,也可见单一颅神经麻痹。常见Ⅸ、X、Ⅶ等颅神经受累,患儿表现语音小,吞咽困难或进食时呛咳,颜面无表情。少数重症患儿,全部运动颅神经均可受累。偶见视乳头水肿,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3.呼吸肌麻痹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病例较严重。10年中收治504例中,伴有呼吸肌麻痹者343例(68.1%)。为了有助临床判断呼吸肌受累程度,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参考胸部X线透视结果综合判断,拟定呼吸肌麻痹分度标准。①一度麻痹:语音较小,咳嗽力较弱,无呼吸困难,下部肋间肌或/和膈肌运动减弱,未见矛盾呼吸。X线透视肋间肌或/和膈肌运动减弱。②二度麻痹:语音小,咳嗽力弱,有呼吸困难,除膈肌或肋间肌运动减弱外,稍深吸气时上腹部不鼓起而反见下陷,呈腹膈矛盾呼吸。X线透视下膈肌或/和肋间肌运动明显减弱。③三度麻痹:语音小,咳嗽力明显减弱或消失,有重度呼吸困难,除有膈肌或/和肋间肌运动减弱外,于平静呼吸时呈腹膈矛盾呼呼吸或胸式矛盾呼吸。X线透视膈肌或/和肋间肌运动明显减弱,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小于一个肋间,平静呼吸时膈肌下降小于1/3个肋间,甚至不动。
, http://www.100md.com
    4.植物神经障碍 患儿常有出汗过多或过少,肢体发凉,阵发性脸红,心率增快,严重病例可有心律不齐,过早搏动,血压升高及不稳,可突然降低或上升,有时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病情好转时,心血管障碍亦减轻。患儿还可出现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一过性尿潴留或失禁,常有便秘或腹泻。

    5.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不如运动障碍明显,而且一般只在发病初期出现。主要为主观感觉障碍,如痛,麻,痒及其他感觉异常等,这些感觉障碍维持时间比较短,常为一过性。对年长儿进行感觉神经检查,可能有手套、袜套式或根性感觉障碍,不少患儿在神经干的部位有明显压痛。多数患儿于抬腿时疼痛。

    【实验检查】

    1.脑脊液 脑脊液压力大都正常。多数患儿的脑脊液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蛋白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一般在病程的1周后脑脊液蛋白逐渐升高,2~3周时达高峰,4周以后逐渐下降。
, 百拇医药
    2.肌电图检查 可显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一般认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髓鞘受损有关,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与轴索损害有关。本病患儿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而波幅降低相对不太明显,这与本病的病理特征周围神经髓鞘破坏有关。此外,本病肌电图可示F波的潜伏期延长或消失,F波的改变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或神经根受损。

    【诊断】

    对典型病例不难做出诊断。由于本病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通常是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后才能确定诊断。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的参考:①急性发病,不发热,可见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少数为下行性麻痹。腱反射减低或消失。②四肢有麻木或酸痛等异常感觉,或呈手套样,袜套样感觉障碍,但一般远较运动障碍为轻。③可伴有运动性颅神神经障碍,常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④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 百拇医药
    【病理说明】

    早期主要表现为脊神经根、后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正常的髓鞘结构消失。这些部位早期可见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扩张,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5天后有髓鞘的改变,但轴索改变不明显,有时仅见到肿胀和扭曲。病程1周以后,神经内膜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雪旺氏细胞增生不明显。腓神经有大量的轴索变性。

    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本病的病理特点是以脱髓鞘为主,髓鞘呈节段性脱失,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破坏雪旺氏细胞基底膜;雪旺氏细胞的改变是在脱髓鞘晚期出现,是脱髓鞘所造成的结果。

    脊神经前根较后根先受累。在脱髓鞘的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可见退行性变,但病变的程度不重。

    有的病例可见有肌纤维玻璃样变性或坏死性改变,有单核和多核白细胞浸润。脑和脑干白质的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增多,这可能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表现。
, http://www.100md.com
    【鉴别诊断】

    1.脊髓灰质炎 本病麻痹型中以脊髓型最多见,因脊髓前角细胞受损的部位及范围不同,病情轻重不等。本病多见未曾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小儿。多先有发热,2~3天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肌张力减低,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重者可伴有呼吸肌麻痹,如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发病早期脑脊液多有细胞数增加,蛋白多正常,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肌电图示神经原损害。脊髓灰质炎的确诊,是依据粪便的病毒分离或血清学阳性结果。即指患儿脑脊液或血液中查有脊髓灰质炎特异性IgM抗体(一月内未服脊),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

    2.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cnte motoraxonal neuronathy,aMAN)急性起病,不发热,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有明显季节性(6~10月)。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农村。本病除无客观感觉障碍外,其它临床特征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极相似。肌电图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F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电位波幅均正常,提示本病主要病变为运动神经轴索受累。至今本病病因不明,国内外学者认为,本病可能归属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亚型。
, http://www.100md.com
    3.急性脊髓炎 起病较神经根炎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发病早期常见发热,伴背部及腿部疼痛,很快出现脊髓休克及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解除后,出现上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其他病理反射。常有明显的感觉丧失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显示炎症性改变。因脊髓肿胀,脊髓磁共振(MRI)检查有助诊断。

    4. 脊髓肿瘤 先为一侧间歇性神经根性疼痛,以后逐渐发展为两侧持续性疼痛。由于脊髓压迫,引起运动、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脊髓横断综合征。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缓慢。腰膨大以上受累时,表现为下肢的上神经元性瘫痪及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常有括约肌障碍如便秘、排尿困难、尿失禁,最后形成自动膀胱。脑脊液变黄色,蛋白量增高,脊髓MRI检查可助诊断。必要时手术探查,依据病理结果方可确诊。

    5.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近年来有些地区散发低血钾性麻痹,表现为软弱无力,肢体可有弛缓性麻痹,以近端为重,严重者累及全身肌肉,甚至影响呼吸肌,发生呼吸困难。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病程短,发作在数小时或1~4天即可自行消失。脑脊液正常,血钾低。心律紊乱,心音低钝,心电图出现U波和STT的改变。用钾治疗后症状很快恢复。
, http://www.100md.com
    6.癔症性瘫痪 情绪因素影响肢体瘫痪,进展快,腱反射存在,无颅神经和呼吸肌的麻痹,无肌萎缩,用暗示疗法即很快恢复。

    【治疗说明】

    由于本病的临床和病理过程多属可逆性及自限性,所以在急性期,特别是在呼吸肌麻痹时,应积极进行抢救,采用综合的治疗措施,使患儿渡过险期。

    1.一般治疗和护理 做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人工呼吸器,可使分泌物增多,阻塞气道,容易继发感染。Ⅸ、Ⅹ颅神经受累时吞咽困难,咽分泌物增多,饮食反流及不能发音。肢体瘫痪时病人难于活动,生活不能自理。这时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室内温、湿度,可采用雾化气体吸入,拍击患儿的背部(每6小时一次,使稠痰顺利吸出)、体位引流等;②勤翻身,防止褥疮;③注意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等变形;④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在气管切开术后要做好无菌操作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 http://www.100md.com
    2.药物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国外自1952年起即采用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不一致。急性期一般采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d),或地塞米松0.2~0.4mg/(kg·d),均由静脉滴注。经5~10天病情稳定后改为强的松口服,3~4周后逐渐减量停药。用皮质激素后如病情继续恶化,应考虑停用。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盐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北京儿童医院对神经根炎病例未用激素治疗,虽未做对照观察,但死亡率未有增加。

    (2)抗生素:重症患儿常并发呼吸道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更多见于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应给予抗生素积极控制细菌感染。

    (3)其他:维生素B1、B6、B12及ATP等药物促进神经系统的代谢。恢复期常采用针灸、按摩、体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3.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应用 国内外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本病,可使病程缩短,由于设备及经费有限,仅在个别医院开展应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病房近年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有较好效果。治疗7例,应用IVIG为250~428mg/(kg·d)〔平均353mg/(kg·d)〕,静脉滴注,疗程5日。初步疗效观察,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情,除1例出现荨麻疹,停药后即消退外余未见不良反应。但治疗的作用机理尚不甚明确。IVIG的操作方法简单,此项治疗与血浆置换疗效相近,值得继续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 百拇医药
    4.呼吸肌麻痹治疗 对有明显呼吸肌麻痹的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时使用人工呼吸器,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与关键。首先判断有无呼吸肌麻痹及麻痹的严重程度尤为重要,因呼吸肌麻痹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易合并肺内感染、肺不张、痰堵窒息而影响预后。

    对呼吸肌轻度麻痹、尚能满足生理通气量的患儿,在吸气末用双手紧压胸部,刺激患儿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应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湿润,对于稠痰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呼吸肌麻痹的急救措施如下:

    (1)气管切开有如下指征供参考:①三度呼吸肌麻痹是施行气管切开术的重要指征;②呼吸肌麻痹二度伴舌咽、迷走神经麻痹者,宜及早施行气管切开术;③呼吸肌麻痹二度以上伴有肺炎、肺不张者亦宜及早施行气管切开术;④暴发型者(是指发病在24~48小时内,呼吸肌麻痹进入2度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

    近年有人用经鼻气管插管代替气管切开。两者各有优缺点。气管切开后可减少生理死腔达1/2,便於吸痰是其优点。经鼻气管插管便于固定,不需手术,但生理死腔大,不利于充分吸痰,插管位置不适或插的管过硬,易造成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根据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等报道,长期经鼻插管、机械呼吸代替气管切开治疗本病伴呼吸肌麻痹的成功经验。插管时间长达40余天,经随访未见不良后果。由于经鼻插管致严重的不可逆合并症不多,抢救及时,并可重复应用,今后值得选用适宜病例接受这种急救措施。但对呼吸肌麻痹受累严重者,需要长时间插管,能否完全代替气管切开,尚需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不仅重视插管方法,导管的质量,插管后的精心护理也十分重要。
, http://www.100md.com
    (2)人工呼吸器的应用:人工呼吸器可以保证足够的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蓄积症状。气管切开后即使用呼吸器最安全。呼吸器压力调节受肺内病变(阻力)和通气量两方面影响。肺无病变时,通常压力为0.98~1.47kPa(10~15cmH2O),如有肺炎或肺不张时,压力可酌情加大,最大不超过2.94kPa。为了达到呼吸道湿化目的,以持续应用加温湿化器较好,应用时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以防呼吸道烧伤。

    停用呼吸器的指征:①平静呼吸时矛盾呼吸基本消失,呼吸音较前明显增强;②肺部并发症明显好转;③血气大致正常。

    拔管指征:①呼吸肌明显恢复,深吸气时矛盾呼吸基本消失;②有一定咳嗽能力,能将痰咳出;③肺部无并发症;④吞咽功能已恢复;⑤血气正常。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其他治疗,详见危重情况急救处理篇急性呼吸衰竭章。

    【预后说明】

    过去,病死率曾高达30%,近年来由于正确掌握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人工呼吸器的合理使用,加强了护理工作,病死率下降到5%以下。约8%患儿有复发,约65%患儿最终达到完全恢复。只有少数患儿有足下垂后遗症。

    死亡原因大致如下:①肺部严重感染;②呼吸器故障未及时发现与处理;③对呼吸衰竭未及时做气管切开和使用人工呼吸器;④呼吸道痰液梗阻导致窒息;⑤血压不稳,突然下降,或因高血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