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5083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g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onia简称DIP或D.histocytic I.P)小儿较成人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婴儿及儿童。文献上最小一例为21/2周龄新生儿,男女均可发病。

    【病因】

    病因不明,是异物性反应还是自身免疫现象或感染后遗症,尚不清楚。因曾查到过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红斑狼疮细胞,故一度曾认为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亦有人认为与肺泡性蛋白质沉积症有关。还有人报道继发于呼吸道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之后,或无任何明显诱因。有报道发生于炎症性肠病用Sulfesalazine治疗的小儿。

    【临床表现】

    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二类。原发者发病较急,继发者续发于其他疾病之后。症状颇似弥漫性肺纤维化,发病多隐袭,但也可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进行性呼吸困难、心率增速、紫绀、干咳、体重减轻、无力和食欲减退。发热多不超过38℃。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可于吃奶后突然死亡。查体有时可见杵状指、趾,肺部体征不明显,有时两下肺可听到细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两下肺毛玻璃样或网状、片状阴影,可有边缘不清之模糊三角形阴影,从肺门沿心缘向肺底及周缘放散。有时可见气肿大泡、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合并症。远期可并发肺心病。末梢血嗜酸细胞可见增高。

    【病理变化】

    属间质性肺炎。主要组织学特点如下:①肺上皮细胞(主要为Ⅱ型肺细胞)大量增生并脱落到肺泡腔内;②肺泡内蓄积有巨噬细胞,并有PAS染色阳性、抗淀粉酶的细胞浆颗粒游离于肺泡腔;③肺间质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细胞浸润;④肺泡壁由于水肿、充血及细胞浸润而显著增厚。在Ⅱ型肺细胞及脱落细胞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是由于退行性变引起,乃由髓磷质组成。并无肺泡壁坏死及无透明膜形成。偶见巨噬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细胞,因此与巨细胞十分相似,故有人认为本病是巨细胞间质性肺炎之初期,本症纤维化不著明,但有观察本症数年后可演变为弥漫性肺纤维化,甚至演变成肺心病者。

    【诊断说明】

    经支气管镜或开胸作肺活检,可以确定诊断。Ashen等(1984)所提出的病理诊断标准如下:①肺泡内可见含PAS染色阳性颗粒的巨噬细胞大量聚集;②肺泡内Ⅱ型上皮细胞肿胀及增生;③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并有轻度间质纤维化。

    【治疗及预后】

    可用较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3~8mg或强的松龙2mg/(kg·d)〕,先用8周,以后用维持量2年,可使临床及X片改变好转,约80%有效。激素无效时可试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必要时使用加压吸入或高频喷射通气。同时要快速使用地高辛饱和量以控制心衰。X线胸片阴影消失迟于临床症状好转,且停激素后可复出现症状。亦有人报告用氯喹治疗有效。婴儿患者预后不良。约20%病人可不治自愈,纤维化者预后差。,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 > 普通间质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