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5223
免疫缺陷病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缺陷或各种因素造成继发性障碍而致免疫应答异常,显示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 deficiency diseases)。随着临床免疫学的发展,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免疫缺陷病被认识。很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遗传性疾病,有些则是由于胚胎发育障碍所致,它们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由于肿瘤、营养不良、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影响,以及药物、放射线等因素的作用,常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很多资料证明,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传染病和肿瘤等关系密切,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疾病分类】

    目前对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尚无统一意见。随着对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缺陷病委员会也在不断对分类方案进行修改。一般按免疫系统分为五类,其中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系统缺陷)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半数以上;在这一类型中,IgA的缺乏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免疫缺陷病(T细胞系统缺陷)常伴有体液免疫缺陷,一般称为联合免疫缺陷病,多为一些综合征的部分表现,而伴有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的单纯细胞免疫缺陷病很少见。吞噬细胞缺陷时,常常发生化脓性疾病,这种缺陷包括解剖上的异常(如无脾)、细胞的缺乏(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的内在缺陷(如慢性肉芽肿病等)。目前补体缺陷病较为少见,但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其在免疫缺陷病中的比例也会增加。
, http://www.100md.com
    【发病机制】

    到目前为止,能明确诊断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近60种;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更为多见。其发病机理涉及多方面。

    1.遗传因素 免疫系统发育是在基因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双亲的染色体异常可传递给胎儿,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发育,发生免疫缺陷病。两种遗传传递方式最常见,一种是X连锁遗传,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子代男孩有半数发病机会。另一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双亲多为近亲结婚,子代有四分之一的发病机会,男女均可发病。

    2.母体因素 孕期母体和胎儿的相互作用,使胎儿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①异型抑制:胎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进入母体后,Ig重链(H链)上的遗传因子Gm,作为H链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母体,使之产生抗Gm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抑制其Ig的合成,如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②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hostreac-tion,GVHR):这是一种母体淋巴细胞对胎儿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发育的抑制作用。当母体活的淋巴细胞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时,在正常情况下,免疫排斥作用可清除这些细胞,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淋巴细胞存活、繁殖,可引起GVHR。
, http://www.100md.com
    3.胎儿感染 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胎儿,使其免疫系统发育障碍。例如巨细胞病毒可造成骨髓干细胞的损害,风疹病毒可抑制IgG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宫内病毒感染尚可造成胎儿胸腺和甲状旁腺发育障碍,导致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4.免疫组织病变 主要是免疫系统发生肿瘤等使之受到损害,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如何杰金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胸腺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5.理化因素 放射线、某些麻醉药(如氟烷)、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都可因损害免疫系统而影响免疫功能。

    6.其它因素 失蛋白病、病毒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也常常由于Ig或免疫活性细胞的缺失而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不少自身免疫病也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

    总之,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是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引起免疫细胞或蛋白质的缺陷(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等)。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表现】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变异性,涉及多器官系统,但对感染的易感性最为常见。其感染特点是:①多重性,虽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但往往涉及其它系统,可同时存在多系统感染;②反复性,感染频频发作,甚至可呈持续状态;③机会性感染多见,病原体常为人体内常住菌、低致病性微生物、以及环境中的腐生菌;④难治性,通常的抗感染治疗难于奏效,而表现迁延不愈。反复感染可以导致乳突炎、骨髓炎、支气管扩张和淋巴结脓肿等。也可以发生鹅口疮或口腔溃疡。体液免疫缺陷时,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免疫缺陷时,感染的病原体常常是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原虫、病毒或分支杆菌等。由于慢性感染而致体重低,身材矮小,发育迟缓。

    胃肠功能紊乱也较常见,如腹泻、吸收不良和呕吐。约20%的体液免疫缺陷病人有慢性腹泻。细胞免疫缺陷者伴有腹泻的就更多。慢性腹泻可致肛门周围表皮脱落。

    皮肤异常包括脓皮病、湿疹、瘀点、脱发和斑疹。其它表现有肝脾肿大、小关节肿胀和关节运动受限。坏疽性种痘反应、手足搐搦、短肢体侏儒、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肉芽肿以及血液成分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粒细胞增多或减少)为某些免疫缺陷病的特殊表现。
, 百拇医药
    【实验室检查】

    单纯靠临床表现难于对免疫缺陷病做出确切的诊断,几乎都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方能对病儿的免疫状态做出评价。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1.血浆蛋白定量和蛋白电泳 注意丙种球蛋白的绝对和相对值。如果丙种球蛋白定量少于6g/L(600mg/dl),醋酸纤维薄膜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低于0.125(12.5%),则应进一步做Ig定量检查。

    2.免疫球蛋白定量 血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随年龄而异。婴儿在3~6个月是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期。Ig总量少于4g/L(400mg/dl),或IgG少于2g/L(200mg/dl)则极易感染。当免疫球蛋白总量为4~6g/L(400~600mg/dl)时,应检查抗体功能。IgG亚类的测定已日益受到重视,存在抗体缺陷而Ig水平正常的患者,应进行IgG亚类定量测定。
, http://www.100md.com
    3.抗体的测定

    (1)锡克试验(Schicktest):正常个体在白百破预防接种或患白喉后,可产生足够的白喉抗毒素(即IgG),以白喉类毒素(锡克抗原)进行皮肤试验则无阳性反应。如为阳性反应(红肿)则表明IgG功能不良(未产生足够的白喉抗毒素)。红肿可持续3周。大部分IgG缺陷者该实验阳性,但少数病人可为阴性,特别在重复试验之后。

    (2)同族凝集素滴度测定:同族凝集素(即血型抗体,抗A或抗B抗体)的滴度测定可用以检查IgM功能。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AB血型者除外),生后6个月以上抗A1型红细胞抗体滴度至少1∶8,抗B型红细胞抗体滴度至少1∶4;1岁以上抗A1和抗B的抗体滴度至少分别为1∶16和1∶8。

    (3)其它抗体的测定:几乎所有的正常小儿嗜异凝集抗体(对羊红细胞的抗体)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都有较低的滴度(至少1∶10),因为这些抗原广泛存在于食物和空气中,并且小儿极易发生链球菌感染。以上是自然抗体的测定。还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后测定抗体,如在麻疹疫苗、伤寒菌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接种后,测定相应特异性抗体,较低的滴度表明缺乏抗体反应。例如伤寒抗体,抗H和抗O抗体滴度均应大于1∶40。正常小儿在脊髓灰质炎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其抗体滴度大于1∶8。
, http://www.100md.com
    4.B淋巴细胞检查 各类Ig由浆细胞合成、分泌,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当患儿Ig定量和抗体的产生显示异常时,应进一步行B细胞的检测,主要是借助B细胞表面标志进行。测定B细胞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淋巴细胞电泳、EA玫瑰花试验、EAC玫瑰花试验、葡萄球菌蛋白A玫瑰花结试验等。目前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法,通过检测B细胞膜Ig即或B细胞抗原(CD19和CD20)计数B细胞。在循环的淋巴细胞中,细胞一般占0.2~0.3(20~30%)(各实验室的数值略有不同)。

    5.活体组织检查 此检查对于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很有意义。于局部抗原刺激后行淋巴结活检,如于前股部行白百破或伤寒预防注射后7~10天,取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作活检。体液免疫缺陷者,淋巴结内浆细胞稀少,淋巴滤泡数量减少,皮质变薄,缺少生发中心,组织细胞增加,还可存在其它网状内皮细胞。也可以取直肠粘膜活检,显示粘膜下层浆细胞数量减少。骨髓象同样表明浆细胞的缺乏。

    6.X线检查 咽部侧位X线检查可显示腺样体组织很小,表明淋巴组织发育不良。
, http://www.100md.com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1.淋巴细胞计数和形态观察 正常淋巴细胞计数约为4~6×109/L(4000~6000/mm3)。当少于2×109/L时应怀疑淋巴细胞减低症,当少于1.5×109/L时可确定为淋巴细胞减低症。在这种情况下,应多次复查淋巴细胞,观察是否持续减低。常见于一些先天性胸腺疾病和其它涉及细胞免疫异常的疾病。也要注意淋巴细胞的形态,许多细胞免疫缺陷病表现小淋巴细胞减少,大淋巴细胞的胞浆淡染,类似单核细胞。

    2.皮肤试验 目前尚无很满意的评价细胞免疫的方法。细胞免疫功能体内检查法主要指各种皮肤试验。作为皮肤试验的抗原种类很多,如提纯蛋白物质(pruifiedproteinderivation,PPD)、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链激酶链导酶(strep-tokinase-streptodornase,SK-SD)、念珠菌提取物、腮腺炎抗原、毛霉菌素和破伤风白喉类毒素等。由于二硝基氯苯(DNCB)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故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百拇医药
    (1)结核菌素试验:用提纯蛋白物质(PPD)应先注射第一次试验液0.1ml(内含PPD2×105mg),如为阴性再注射第二次试验液0.1ml(5×103mg)。在判断结果时要注意结核感染史及卡介苗接种史,在婴幼儿尤其要注意有无卡介苗疤痕(注射方法及判断标准见诊断方法篇)。

    (2)PHA试验:PHA是一种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在体内,它能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北京儿童医院曾进行动物实验,对豚鼠注射PHA24小时后,发现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另外还对121名健康儿童和成人进行了PHA皮试观察,于前臂皮内注射0.1ml(含PHA67μg),24小时观察结果,90%的受试者红斑直径大于10mm,硬结直径大于5mm。实验证明,红斑和硬结直径有平行的关系,红斑直径可反映硬结大小,因硬结的测量误差较大,以红斑直径做为判断标志为宜。

    (3)SK-SD试验:SK-SD是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两种酶的混合物,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同时具有链球菌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且于稀释后其纤溶活性已微不足道,故常用于皮肤试验检测细胞免疫状态。青岛市立医院儿科和北京儿童医院的观察结果提示,SK-SD反应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小剂量(1单位和2.5单位)使少数健康儿童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大剂量(50单位和25单位)使部分受试者出现疱疹、淋巴管炎和发热等。故宜先用1单位(即每ml含10单位,皮内注射0.1ml)试验,24小时观察结果,若为阴性结果,再采用5单位剂量。结果的判断与PHA皮试相同。
, http://www.100md.com
    几乎所有健康成人和儿童至少能对其中一种皮试液发生阳性反应。如上述这些皮试均为阴性的个体,尤其是长期患鹅口疮,或曾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结核病者,而分别对白色念珠菌、腮腺炎病毒抗原或结核菌素的皮试阴性,则应考虑有细胞免疫低下或缺陷之可能。除PHA皮试外,其它均需事先经人工或自然致敏,因此它们在婴幼儿的应用价值受到限制。2年内曾接种卡介苗或患过结核病的小儿应有阳性的PPD试验结果。以PPD皮试结果作为测定部分小儿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还是可取的。当前,由于链球菌感染仍较多,SKSD皮试也适用。PHA皮试不需事先致敏,也宜于儿科应用。

    皮试发生假阴性可能由于:①应做皮内注射却误为皮下注射;②皮试液因时间过久,保存不当而失去活性;③皮试液浓度不够;④抗原成分粘附于容器上;⑤患儿未曾接触过该抗原;⑥在患麻疹、脊髓灰质炎、风疹等病毒性传染病时及麻疹疫苗接种后有暂时的缺乏皮肤反应时期。

    3.体外T淋巴细胞的测定
, 百拇医药
    (1)T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T细胞表面具有抗原CD2和CD3,当采用抗CD2或抗CD3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可计数T细胞。

    (2)T细胞亚类计数:部分T细胞表面除CD2、CD3抗原外尚存在CD4抗原,这部分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另一部分T细胞表面除CD2、CD3抗原外尚存在CD8抗原,这一亚群包括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采用抗CD4和抗CD8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可计数不同的T细胞亚类。

    (3)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在一些刺激因子的作用下,T淋巴细胞可以被活化。刺激因子包括:①有丝分裂原(如PHA、ConA);②抗原(如PPD、链激酶);③同种异体细胞;④针对T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T细胞的活化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被测知,①T细胞的母细胞化和增殖(通常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②活化抗原的表达(如测定细胞表面IL-2受体);③介质的释放(如测定各种IL、干扰素等)。

, 百拇医药     4.淋巴组织活体检查 检查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中淋巴细胞数量是否缺乏。缺乏者提示细胞免疫低下,常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人。

    5.X线检查 对小婴儿结合正侧位胸部透视和平片,注意胸腺影的存在及其大小。

    吞噬细胞的测定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形态 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4,000/mm3)为异常。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粒细胞的某些内在异常,如Chediak-Higashi综合征粒细胞内的巨大溶酶体颗粒。

    2.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查 除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形态检查外,尚应注意检测其功能。

    (1)运动性:白细胞的运动分为随意运动和定向运动,后者又称为趋化运动。如果白细胞运动能力差,当发生感染时,无脓液形成。反之,若有脓液形成则表明白细胞运动能力和趋化因子正常。①随意运动--可以通过观察白细胞从毛细管中游出、或通过微孔滤膜、以及在琼脂中扩散等方法加以判断。懒白细胞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等白细胞随意运动减弱。②定向运动--很多方法可以判断白细胞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如Rebuck皮肤窗试验、琼脂糖趋化试验、Boyden趋化小室试验、肾上腺素刺激试验等。
, 百拇医药
    (2)胞吞作用:这是指白细胞识别和摄入颗粒或微生物的能力。胞吞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同颗粒的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如是否存在抗吞噬物质(如某些细菌的荚膜)、颗粒是否包被抗体或补体成分(包被后的颗粒更易被吞噬)。后者又称为调理作用。胞吞作用缺陷大部分是由于调理作用缺陷,而非白细胞本身缺陷。

    (3)杀菌试验:一般采用Quie定量杀菌试验,可分别测定血清调理作用、胞吞作用和杀菌活性。正常人白细胞在120分钟内可吞噬和杀灭95%的细菌。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白细胞在同样时间内杀灭的细菌还不足10%。

    (4)四唑氮蓝试验(nitrobluetetrazoliumtest.,NBT):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增加,氧耗增多,已糖磷酸旁路糖代谢活性增强,葡萄糖分解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在此旁路中氧化脱氢而为戊糖。所脱之氢被外加的NBT染料接受,使淡黄色的NBT还原成蓝色的点状或块状的甲■颗粒,沉积于细胞浆中,为阳性细胞。健康人阳性细胞为8%~13%,而慢性肉芽肿患者常少于1%。
, 百拇医药
    (5)化学发光试验(chemiluminescence,CL):该法可评价吞噬细胞的代谢。细胞在吞噬过程中,单态氧1O2等由于其高能电子的散射,产生了反映吞噬细胞氧化活性的化学光。通常以中性粒细胞悬液作为标本进行测定。通过CL峰值、峰时和积分值可判断吞噬细胞的氧化杀菌功能、调理活性和体液 吞噬细胞系统的综合水平。

    3.脾扫描 如败血症反复发作,出现奇异的红细胞形态,或在末梢血涂片上有Howell-Jolly氏小体,应怀疑脾缺如。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金后,右上腹探测缺乏放射活性,则可确定无脾症。

    补体和调理素的测定 反复感染的病人,如果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正常,也应测定补体(Complement)和调理素(Opsonin)。

    1.总补体活性测定 现多采用50%溶血的方法。依据致敏羊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判断受检血清中补体的活性。正常值为80~160单位。
, 百拇医药
    2.补体成分的测定 主要测定C3,它是补体成分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北京儿童医院免疫室测定640例不同年龄组健康人C3水平,1岁以上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为1.15g/L(115士21mg/dl)。必要时也可测定C1q、C2、C4、C5和C7等。

    3.调理素测定 如白细胞本身功能正常,而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时,其吞噬作用却未增强,则考虑有调理素缺陷。镰状细胞贫血、C3缺乏症、C5功能异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等可有调理素缺陷。

    【诊断说明】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要综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尤应重视实验室检查。

    反复或严重的感染常是怀疑本病的线索,应进一步了解患儿的既往史和家族史。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出生史:包括母亲的疾病、妊娠长短,患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期疾病;②接种史: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在接受活疫苗注射后,常可导致严重感染,口服小儿麻痹疫苗后仍可发生小儿麻痹;③传染病史:应了解发病的最早年龄及某些传染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免疫缺陷病患儿常发生严重的麻疹和水痘;④家族史:家庭成员中有无免疫缺陷病、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患者;⑤其它:有无肿瘤及自身免疫病,是否做过扁桃体切除术、脾切除术;是否经过放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还要注意是否用过丙种球蛋白治疗及其疗效,如小量丙种球蛋白就取得显著疗效,只能看作是一种安慰剂。
, 百拇医药
    免疫缺陷病缺少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感染、腹泻、皮疹、鹅口疮和发育障碍等是儿科疾病中常见表现,只能作为诊断线索,必须进一步检查免疫功能(表15-5),全面评价作出诊断。

    表15-5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

    过筛试验

    进一步检查

    体液免疫

    血清蛋白电泳

    Ig定量(IgG、IgA、IgM)

    锡克试验

    同族凝集素滴度

    IgG亚类测定
, http://www.100md.com
    IgE测定

    分泌型IgA测定

    循环B细胞计数

    特异抗体反应

    活体组织检查

    侧位咽部X线检查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计数和形态

    胸腺X线检查

    皮肤试验(PPD或PHA、SK-SD)

    T细胞(CD3+细胞)计数

    T细胞亚类(CD4+和CD8+细胞)计数
, 百拇医药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淋巴细胞酶的测定

    活体组织检查

    淋巴因子检查

    吞噬细胞

    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

    趋化试验

    吞噬试验

    四唑氮蓝试验(NBT)

    化学发光试验

    脾扫描

    补体系统
, 百拇医药
    总补体活性

    C3测定

    其它补体成分测定

    调理素测定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加强营养,细心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十分重要。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如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等。接种活疫苗有诱发感染的危险。很多细胞免疫缺陷病儿的初次诊断是在疫苗接种后出现并发症时。如证明病儿有一些抗体合成,可给予灭活的菌苗或疫苗,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菌苗等。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感染。

    细胞免疫缺陷病儿不应输入新鲜全血,因输入的淋巴细胞能使病儿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必须输血时,应给予2周以上的陈旧血,或输血前经3000伦琴(R)的放射处理。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情况下,病儿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要严格控制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除非有特殊情况,脾切除术应列为禁忌,因脾缺如可加重原有的免疫缺陷,突然发生严重败血症、重症肺炎或脑膜炎等。

    2.抗生素的应用 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是必要的。应做咽、血、脓和其它分泌物的细菌培养,有目的地选择抗生素。如抗生素无效,应考虑有真菌、分支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的可能。有人主张,应用丙种球蛋白仍有反复感染;或患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而常发生严重感染时,持续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是有益的。

    3.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剂中95%以上是IgG,仅有微量的IgM、IgA和其它血清蛋白质。因为IgM、IgA的半衰期只有7天左右,而且含量甚低,故无治疗意义。

    (1)指征:作为替代疗法,对于那些缺乏IgG或IgG亚类的体液免疫缺陷者,坚持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控制感染,联合免疫缺陷者收效有限,而对细胞免疫缺陷者则无使用价值。
, 百拇医药
    (2)给药途径和剂量:我国市售人血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的浓度为10%,即100mg/ml。胎盘丙种球蛋白注射剂浓度为4~5%。一般给200mg/kg/月。初次治疗剂量加倍。急性感染期间免疫球蛋白分解代谢增加,应适当加量。由于吸收率的不同,注射部位蛋白水解多少不一,在组织内的破坏也有差异,所以在给丙种球蛋白后,每个病人血清IgG水平的增加也是不同的,一般肌注100mg/kg,血清IgG升高1g/L(100mg/dl)。

    丙种球蛋白肌注时应取多部位深部注射,每一部位宜少于5ml,最好在臀部,也可在前股部。注射可能引起压痛、无菌性脓肿、纤维化和坐骨神经损伤。血小板减少者可致血肿。国内已开始生产供静脉注射用的免疫球蛋白。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注射优点为:①免疫球蛋白避免在局部分解破坏和吸收不佳,利用率提高;②发挥作用较快;③防止肌肉注射时疼痛、硬肿等局部反应;④可一次大量注射,减少注射次数。

    (3)副作用: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安全的生物制品,肌注极少有过敏反应,偶可见恶心、呕吐、紫绀等。它在试管中可聚合为大分子的复合物(9.5S~40S),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丙种球蛋白产生的罕见的全身反应可能与这种聚合有关。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反应发生率会增加:①从前接受过丙种球蛋白;②将肌注制品用于静脉注射;③胎盘球蛋白中如混有A、B血型抗体,偶可导致抗A、抗B的变态反应;④选择性IgA缺乏症病儿注射丙种球蛋白时,可因其中存在少量IgA而产生抗IgA的变态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血浆的应用 为体液免疫缺陷病病儿定期输血浆,特别是新鲜血浆,既可补充各种Ig,也提供了补体成分和抗感染的其它蛋白质。对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严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家族性C5功能异常者,输血浆特别有益,剂量为20ml/kg/月。副作用可有嘴唇麻刺感和胸闷。

    5.转移因子的应用 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介质,是致敏淋巴细胞的提取物,可转移迟缓型超敏反应,将细胞免疫能力转移给未致敏的淋巴细胞。其转移速度很快,一般在18小时左右,最快4小时即可出现。敏感性一旦转移,可保持长时间而不消失。这是一种继承性免疫(adoptiveimmunity)。它是低分子物质(分子量低于10000),本身不具有抗原性。极少量转移因子即可迅速发挥作用。它在体内还可以复制。原发或继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人均可应用。关于剂型和剂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每次注射1单位(通常是1~10×108淋巴细胞所含TF),每周2次或1~2周1次,肌注或皮下注射。
, 百拇医药
    6.胸腺素 是一种由牛、猪等动物胸腺分离制备的低分子量多肽类。可影响T细胞的产生、cAMP和cGMP的细胞内调节,并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主要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也有人成功地用于治疗联合免疫缺陷病。副作用较轻,主要为发热、皮疹等。剂量要依制品不同而有所区别。用法和疗程也要视病种和制品而定。

    7.左旋咪唑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广谱驱虫剂,是四咪唑的左旋异构体,为其活性部分。该药之驱虫或调节免疫功能均为左旋异构体起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免疫力(激发细胞免疫功能,非特异增强吞噬功能和调节抗体之产生),但对正常机体作用不显著。目前主要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成人每次150mg/d,儿童2.5mg/kg·d,分3次服,每周服药3~4日。副作用较轻,多为胃肠反应,个别可发生白细胞减少。

    8.卡慢舒溶液(405糖浆)主要成分为羧甲基淀粉。这种多糖可调节免疫功能,使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细胞免疫增强,IgG和IgA含量升高。但可使哮喘患儿的IgE水平下降。3岁以下小儿每日30毫升,3岁以上每 日45毫升,三个月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采用2~3个疗程。个别患儿初服后可能大便呈糊状。
, http://www.100md.com
    9.免疫器官移植 一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骨髓、胸腺等免疫器官存在先天缺陷或缺如,所以可采用免疫器官移植进行治疗。①骨髓移植:抽取正常人的骨髓注入免疫缺陷病儿的静脉或腹腔。必须有HLA相同的供体,否则会引起GVH反应,甚至造成死亡。骨髓移植对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有效。②胸腺移植:可恢复细胞免疫功能。③胚肝移植:可重建免疫缺陷病儿的免疫组织,它所致GVH反应比骨髓移植要小,当无合适配型的骨髓移植时可采用胚肝移植。

    10.中药 通过药理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对免疫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人参甙可促进核糖核酸(RNA)、去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使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丙种球蛋白水平升高,改善免疫功能。人参、黄芪、冬虫夏草、鹿茸、菟丝子、白芍、首乌、旱莲草、阿胶、枣仁、黄连、黄芩、金银花、公英和地丁等皆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山豆根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体液免疫功能。黄连、黄芩、鱼腥草、金银花、穿心莲和野菊花等可促进白细胞吞噬能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