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1586
经脉-脏腑相关性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4期
     经脉—脏腑相关性研究,是经络学说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搞了几十年,却得不到共识。原因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不能区分经脉循行线与经络穴位线。原来史料上有过经脉循行线与经络穴位线分别绘制的记载。在穴位归经实则经归穴位的过程中,人们误以经络穴位线为经脉循行线,便将经脉循行线忽略了。

    研究对象不同,其结论必然不同。朱兵对经脉—脏腑相关性研究,其对象是经络穴位线。朱兵在《针灸的科学基础》一书中,通过对十四经脉主治穴位的系统列表对比和疾病的多经选穴治疗,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时间从宋代以前—明朝—现代的推移,穴位的主治越来越倾向于与内脏和体表的相应位置关系。

    2.每个穴位都可治疗局部体表的神经肌肉疾病。

    3.相关脏腑的经脉主治并不完全与此对应,有的与相关脏腑联系密切些,有的则毫无联系。

    4.经穴的主治与脏腑的联系与解剖学部位有关。

    5.经穴一般对远距离内脏(或脏腑)的疾病也有作用。

    以上结论用现代生物医学原则来加以解释,可得出以下共识:

    1.穴位对局部和近距离脏腑的治疗作用与神经节段支配有相关性。

    2.穴位对远距离脏腑或体表的治疗作用可用超神经节段支配关系来加以考虑。

    刘澄中则以循经感传现象为依据而描述出来的经脉循行线作为经脉—脏腑相关性研究对象。刘澄中在《临床经络现象学》一书中认为,循经感传的出现与体内疾病相关。循经感传的出现,有泛经感传与单经感传。泛经感传的出现主要与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有关,单经感传的出现主要与慢性局限性躯体病灶的存在有关。三阴三阳脉即循经感传走行线,是以感觉为主的高等临床神经学现象,其科学名称是“知觉延伸”。

    刘澄中根据循经感传出现分布规律以及感传的感觉性质,可以判定疾病的病位病性,即可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可以判定其病情的严重情况,并在循行线上选择适当部位(穴位)进行针灸,从而使失衡了的功能恢复正常。这就是对“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具体运用。

    从上述引证,朱兵选择的是穴位主治线,其结论是只有穴位与内脏有对应相关性联系。而整条穴位主治线与相关内脏,有的联系密切些,有的则毫无联系。

    刘澄中选择的是经脉循行线,是以循经感传现象为依据描述的循行线,全部三阴三阳脉的出现,都与疾病相关,并可据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由此可见,经脉—脏腑相关性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经脉循行线,而不是连接主治穴位的经络穴位线。以穴位线代替循行线进行检测研究,是找错了对象。, http://www.100md.com(陈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