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1670
为什么要“冷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8期
     致邓铁涛教授

    代前言: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对关注《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的广大专家、学者、读者,致以真诚的谢意,尤其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两次亲笔给我写信,坦诚交换意见,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期待着能有机会与邓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不管是反对的还是赞同的声音,我都将把它们作为大家赠予我的珍贵礼物,永远存贮在我的大脑“硬盘”之中,激励我更加努力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医药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然而在延续了几千年后的近百年中,为何突然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了呢?不仅外界“说三道四”,而且业内也“信心不足”。虽然在我国入世前后,中医药作为最具特色的民族产业,曾一度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中医药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学术窘况,却丝毫未能改观。我们不能凭着一腔民族感情去指责别人动了本属于中医药独家享用的“奶酪”,而是应该更加理智地去审视自己,重新集结自己的优势,参与现代医疗市场的“奶酪”争夺战。
, http://www.100md.com
    当我们真正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不难发现一些影响中医药发展的根本认识问题,争论了几十年仍模糊不清。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并达成共识,对行业管理和决策所造成的负性效应,以及对从业人员信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将继续漫延下去。中医药特色难以充分发挥、“形似神离”的这种局面,在经过长期累积衍化后形成的强大惯性,决非学者的几个仅限于学术范畴的“冷思考”就能遏制住的。尽管如此,历史责任感仍然驱使我进行痛苦的“冷思考”。《冷思考》发表后,从不少读者来信的提问中发现,我对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叙述透彻,在此作一补充,并就“冷思考”的意义进行以下阐述:

    一、“科学”概念再认识的意义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药学,就不能回避对“科学”的反思和再认识。中医药界的不少前辈最害怕涉及此问题,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曾有过几次“围剿”中医药的事件,都是以中医药“不科学”为由下的“毒手”。因此现在一谈及中医药学与科学的问题,则大有“谈‘科学’色变”之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一直回避终究不是一个办法。
, 百拇医药
    20世纪80年代,有位著名科学家从现代科学的学科分类上分析认为,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这个观点在中医药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业内一直没有勇气就此问题展开理性的研究。近年来,甚至还有人在网上发表“中医是伪科学”这种极端错误而无知的观点,因为无论从实证论哲学,还是从证伪主义角度来看,这种观点的散布者都拿不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该观点的成立,无非是“拾人牙慧”,捡了别人几个过时的术语概念来“套”中医药,以炫耀自己的认识水平“高人一等”而已。

    科学的观念、定义和标准虽然现在已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它却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制定的。对“科学”的传统认识是,只有数学化、逻辑化的知识,才称得上是科学。也就是说它必须有一套专门的术语和概念,并借助严密的逻辑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很显然,它对西方以外的人类知识活动并未包括进来。因此,不少西方哲学家也不断对“科学”的定义提出新的诠释,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还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是在历史上发展着的对自然界的认识。”《美国百科全书》将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
, 百拇医药
    我在《冷思考》中谈到:“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知识体系,只要它认识到了客观世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有效性,就应承认它的科学性,享受同等的学术地位……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的局限,就对尚未认识清楚、或自己认识不清楚的事实,统统打入‘不科学’的冷宫。不同时代科学的真理性、正确性,只能相对于在此之前的历史,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同时代的科学都有其不同的局限性。”同时,还指出:“你可以从学科分类上来认为中医药不属于以数理化知识为基础的现代自然科学范畴,但你绝对无法否认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接着,他评论到:“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因此,我们应从科学哲学的高度,给予中医药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充分肯定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彻底更新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认识观念,才可能真正尊重这门独具东方特色的科学的发展规律,从政府管理层面建立一套不受制于西方医学的评价体系和政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扭转用“西医改造中医”、“用西医提升中医科学性”这种不科学的局面。
, 百拇医药
    二、“学科定位”的意义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能够生存下来,至今还在“运转”的自然学科,应该说只有中医药独此一家。从古至今,绵延不断,中医药虽然存活下来了,但其知识体系的内核和形式,却始终没有发生革命性的突破,正如邓铁涛教授在2003年第3期《新中医》发表的论文所言:“二千多年来中医学只在‘量变’中发展壮大,却未发生‘质’的飞跃。”

    支撑中医药学术构架和核心的关键知识,仍然是产生于遥远时代且目前尚难与现代科技相衔接的东方智慧,因此,在近现代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发展停滞和“凝固”,不能再为中医药学科发展输送“营养”后,中医药学术创新的尴尬被动局面也就凸显出来。中医药学术在现代虽然也在变化发展,但我们举目四望,真正被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应用的创新学说和理论,到底有多少呢?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也从一个侧面对《冷思考》学科定位观点予以了印证。

    评价一个学科定位的时代性,既不能简单地从它产生的历史年代来界定,也不能只看它是否现在还“存活”来确认,最重要的是应考查它的核心知识与其所依赖的基础学科知识来源的时间性和关联性。比如,具有“现代”这个时代性的关键条件是能否与现代的知识体系、最新的科技成就“相兼容”。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探讨学科定位的意义,只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不同时代知识体系的特征和规律,并不能以“古代”、“现代”的时代性差异来评判其有无科学性和科学价值。
, 百拇医药
    只有充分明确了中医药的学科定位,才可能找到中医药学术在现代为何难以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深层次原因,也才可能在遵循它的学科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能够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活动,同时也有助于调整中医药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冷思考》所提出的中医药学科定位观点,虽然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随着中医药有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产生一个公认的、科学客观的共识。

    三、突破“三个瓶颈”的意义

    从我上大学进入中医药界的这二十多年中,就一直听到大家对中医药行业现状不满的各种声音,似乎到处都是问题,但又总是抓不住、抓不准真正的原因之所在。我学的是中医专业,原来对中药领域了解不多,正好前几年有机会从事中药新闻报道,多多少少对中药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这段经历帮助我对整个中医药行业有了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通过反复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人才”、“药材”、“评价体系”等因素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三大“瓶颈”(见附图“我所认识的中医药现状全景图”)。而这几个瓶颈的出现,又与上述两个问题的负性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对中医药学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彻底突破这三大瓶颈,才可能从根本上振兴中医药事业,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诊疗水平,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百拇医药(毛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