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3245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0期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所及肿瘤问题均属恶性肿瘤。有研究资料表明,在恶性肿瘤中有60%~62.5%发生转移,因此研究肿瘤转移是肿瘤防治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此,从红细胞免疫角度对肿瘤转移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险讨。

    肿瘤转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隔器官的病理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它也是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双方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决定它是否有能力完成转移的各个步骤,即细胞膜表面的粘附能力、转移能力以及细胞所释放的某些酶和抗原性物质等;另一方面,由宿主机体的内环境决定是否接受转移来的肿瘤细胞,即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决定了肿瘤的转移特性是否表现。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转移,这一事实已得到医学界公认。但是,这一功能过去主要归于机体的白细胞系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白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而红细胞的作用和功能只是运输呼吸气体。笔者在对13例大肠癌发生肝转移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时发现,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上升、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根据以往的文献报道,肿瘤转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很可能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机体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增高,导致了肿瘤细胞粘附能力加强、细胞外基质降解加快、运动相关蛋白活性增加有关,而使肿瘤细胞能逃避宿主免疫反应,这就促进了肿瘤的转移。有关临床研究还提示,肿瘤发生转移与红细胞数量关系不大,而与其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最近,有研究者动态观察了荷瘤小鼠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不同阶段的红细胞免疫状况,发现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在肿瘤侵袭早期和中期迅速降低,在转移早期及以后的阶段继续呈下降趋势;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在肿瘤侵袭中期急骤增高,转移早期及以后的阶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现肺转移时达最高水平。

    这表明:肿瘤移植后,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侵袭开始时就发生了改变,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呈进行性降低,尤其在血行转移时期下降更为显著。宿主红细胞免疫活性降低,导致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促吞噬作用减弱;又由于红细胞清除肿瘤免疫复合物功能障碍,导致了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高,进一步破坏了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从而使肿瘤细胞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得以生长和扩散。这种变化可能是肿瘤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研究者用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接种于小鼠腹腔内,观察小鼠接种后在肿瘤生长发展各个时期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变化情况,发现当肿瘤细胞进入机体后可以使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且从肿瘤的侵袭中期开始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就高于正常,而灭活的肿瘤细胞则无此作用。这再次证明了,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继发性的。
, 百拇医药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抑制肿瘤转移

    红细胞免疫系统假说提出后,把人们对红细胞的认识从“是运输呼吸气体的工具”这一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引起了肿瘤学科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对肿瘤转移调控的广泛正视。

    红细胞表达许多免疫相关分子,对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红细胞作为机体血液循环含量最多的血细胞,其免疫相关功能具有同白细胞系统同等重要的作用。自从美国学者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以来,国内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他们通过研究已发现红细胞有多种免疫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红细胞表面存在着免疫粘附受体—补体,是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主要物质。免疫粘附受体—补体是一种调节蛋白,也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多肽性跨膜糖蛋白。免疫粘附受体—补体的分子量具有明显的多肽性,虽然它也存在于白细胞膜上,但由于红细胞数量是白细胞的1000倍,故免疫粘附受体—补体总数的95%以上存在于红细胞,这亦是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性所在。
, 百拇医药
    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肿瘤产生的大量抗原与血中抗体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是一种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是造成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而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主要靠红细胞完成。红细胞能吸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和从旁路激活粘附补体的抗原使之清除。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人们已知,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可从旁路激活粘附补体等分子而被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由于红细胞占绝大多数)快速免疫粘附,发生自然免疫反应。

    而作为红细胞免疫粘附的另一作用,是我国学者首次发现的,即红细胞可以免疫粘附多种肿瘤细胞,并发现了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大小与肿瘤患者的病程、转归、疗效密切相关。这些学者在实验中发现,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血细胞能免疫粘附和包绕围攻肿瘤细胞,并且主要是由红细胞包绕围攻(占95%以上)。这一发现,使得美国学者在发现红细胞免疫系统时,推测红细胞能阻止肿瘤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扩散的假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研究者推测其机理可能为:肿瘤细胞一旦进入血液循环中,首先从旁路激活补体系统,而被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免疫粘附受体—补体所识别,发生免疫粘附和包绕肿瘤细胞,出现快速自然免疫反应现象。
, 百拇医药
    红细胞还能产生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可以提高人单核细胞和小鼠脾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形成和分泌,从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活性。

    这些事实说明,红细胞除了本身粘附肿瘤细胞外,还可以通过对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调控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此外,红细胞还具有效应细胞样作用。因为,红细胞表面有过氧化物酶,能使红细胞直接销毁粘附的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效应样细胞的作用。上述功能都与红细胞抑制肿瘤转移有关。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及意义

    有实验证明,肿瘤细胞可释放免疫因子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据研究,该因子为一种球蛋白,对热不稳定,有与赖氨酸结合的位点。该因子可阻止免疫复合物粘附到红细胞,降低红细胞粘附、携带免疫复合物的能力。我国学者还发现,血清中存在一对相互作用的因子,即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前者耐热,58℃不会被灭活;后者不耐热,58℃,30分钟即能被灭活。在正常人血清中,上述促进因子活性明显大于其抑制因子;而肿瘤患者则相反,其抑制因子活性上升,促进因子活性下降。这一发现提示,肿瘤的转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机制紊乱有关。因此,从预防和控制肿瘤转移的角度来说,提升血清中该促进因子活性、降低该抑制因子活性以及调节红细胞膜补体受体活性有重要意义。有人曾用一些植物中的多糖成分对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调控,结果表明有一定的作用。

    红细胞免疫功能乃至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提出,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红细胞免疫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仍然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阐明和解决。特别是:红细胞免疫系统如何参与抑制肿瘤转移的调控网络?肿瘤患者免疫粘附受体—补体减少的机制是什么?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对肿瘤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疗效、预后有什么具体意义?红细胞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功能与机体其他免疫功能有什么关系?药物调控红细胞免疫功能是否能达到防止或减少肿瘤转移的目的?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百拇医药(杨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