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79906
中国科学专家61昼夜缉拿非典型肺炎“元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2日 京华时报
     在《焦点访谈》记者采访的同时,昨天,本报记者也赶赴科研专家“缉拿”非典元凶的第一线,亲眼目睹了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听他们讲述了“缉凶”的全过程。

    感受“非典”实验室

    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微生物流行病实验区,科研人员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时而

    还有爽朗的笑声传出,而且,他们并没有戴口罩!实验室主任王贵杰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非典病毒全部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只有到那儿我们才用得着戴口罩、穿防护服。”

    三级实验室就在楼道的尽头。它主要包括控制室和实验室,控制室内大大小小的电脑监控着实验室里的各项数据。再往里不足两米,就是进行非典病毒试验的实验室了。实验室门口的墙角一侧,十几只实验用的小白鼠在铁笼里胡乱地蹦跳着。王贵杰主任告诉记者,实验室内的空气每小时要净化15次之多,而且因为气压比较低,室内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科研人员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和防生口罩在里面工作,感觉有些像来到了高原唐古拉。
, 百拇医药
    然而,就在这间实验室,科研专家苦苦奋战61昼夜,剑指非典。

    识别“非典”病毒

    今年2月,当得知广东部分地区流行非典型肺炎后,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破解“非典”之谜的任务。

    查找非典元凶,必须首先获得病变组织样本。2月12日,经总后卫生部批准,医科院派出五所所长助理、流行病专家曹务春,病毒学专家祝庆余前往广东疫区采样。两位专家四处奔波,多方寻找,终于在第一军医大、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的帮助下拿到有限的宝贵样本。50多岁的专家祝庆余在给总院领导汇报时,激动地哭了。

    在派人取样的同时,医科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由13名权威学者参加的专家组。

    2月15日,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参加非典科研攻关的科研人员携带非典标本进入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攻关战正式打响。 锁定冠状病毒
, 百拇医药
    根据人类对于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基本认识,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一般是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血清学研究首先报告发现非典病原体。科研人员通过抗体查找抗原,结果很快从4份样品中发现有一份呈阳性反应,显示衣原体可能是元凶,科研人员对此非常激动。但同时大家也发现,这里尚有疑点:4份采样中只有一份显示衣原体,这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不排除这位患者本身在患“非典”病原体感染的同时,也受到衣原体的感染。因此,衣原体定论为时过早。

    此时,其他小组也通过细胞培养和小鼠感染的方法查找确定了特异的病原体,并在2月26日获得了清晰的病毒颗粒照片。

    根据病毒形状分析,结合其他方面的实验结果,专家们初步认定病原体可能是冠状病毒。为了慎重起见,医科院专门把已经退休的老专家———20世纪70年代我国分离出第一个冠状病毒的陈德惠请“出山”。当她看到用电镜拍摄的图片时,当即肯定显示出的就是冠状病毒!此时时间是3月26日。
, 百拇医药
    全基因紧急测序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认为,确定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只证明科学家在这场战役中发现了敌人,而要真正遏制它对人类的攻击,就必须进一步弄清这种敌人来自何处。因此,科学家们在锁定冠状病毒之后,开始进行病毒的测序工作。

    为了加快测序进程,院所领导立即决定和华大基因组合作进行。作出这一决策已经是4月9日下午6∶00。正常工作的人们都已下班回家,而攻坚的科学家们却仍坚守岗位。双方领导和科技人员一个多小时内立即开会,讨论了测序的计划,分工并立下了军令状,要求科学家务必于晚上11∶00准备好所有病毒材料,并于当晚12∶00送往位于昌平的中科院华大公司。华大公司是我国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的权威机构。医科院的专家与华大的科学家们经过两个通宵的拼搏,36个小时完成了4个病毒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全基因组测序成功,使我国对“非典”的疾病控制扭转了被动局面,为研制非典诊断试剂、疫苗和预防治疗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张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