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0331804
头痛的临床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4日 吉林长白山中药
     【诊断】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辨证要点】

    1.辨疼痛轻重 一般说来,以外感、寒厥、偏头痛较重;而内伤、气虚、血虚、肝肾阳虚头痛较轻;气虚早晨反重;血虚午后痛重。

    2.辨疼痛性质 因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感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肝肾明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
, 百拇医药
    3.辨部位 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项;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偏头痛者痛在一侧,痛连同侧眼齿。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4.辨其影响因素 气虚者与过劳有关;寒湿者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肝火者因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偏头痛者,常遇风寒则痛发。

    【治疗原则】

    本病的发生是因脉络痹阻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成,因此治疗时必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临证时,外感者宜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者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

    【辨证施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证
, 百拇医药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该方具有祛风止痛之功,川芎散少阳之风,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辛香走窜,为治上要药;薄荷辛香,能清利头目;羌活、防风散太阳风,白芷散阳明风,以病在巅顶,惟风可到;又防风升阳,细辛宣邪达窍,甘草和药缓急,细辛能清上降下。此常为临床治疗外感头痛之主方。 若寒犯厥阴,则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治当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半夏、藳本、川芎之类,以温散降逆。本方用吴茱萸温散降逆,为入厥阴肝经主药;人参、姜枣助阳补上,使阴寒不得上干,温经而兼温中。

    2.风热证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 百拇医药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 方以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藳本偏于辛温,热盛者不宜,可改用黄芩、薄荷、山桅子辛凉清解。若热盛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天花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3.风湿证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该方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证。因湿邪在表,当用辛温发散,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藳本、川芎、蔓荆子等辛散之品以解表,可使湿从汗解或以风胜湿使湿邪消散;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甘而缓,散中有补。所以本方是用风药祛湿,解除表邪,使气化调和,阳气能升,里湿也能自然下降。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浊,降逆止呕;若见身热汗出不畅,胸闷口渴者,为暑湿所致,宜清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等。 (健康在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