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编号:10173888
面对“非典” 别忘了给孩子心灵的慰藉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4日 新华网
     正在面临“非典”考验的人们是否注意过身边孩子的感受?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徐琴美在谈到“非典”对孩子的影响时说,遭遇突发事件是儿童成长的“困难时期”,家长、教师和全社会都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难关,在对一个个“危机”的克服中实现心理的成熟。

    这位心理学博士说,对孩子隐瞒或回避“非典”的话题是不可取的。一些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把“非典”的情况告诉孩子,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恐惧。徐琴美说,现代社会信息发达,要想让孩子不接触“非典”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家长不直接告诉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无端猜疑,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且,隐瞒实情对孩子的自我保护十分不利。

    徐琴美还告诉记者,一些家长面对“非典”,会表现出异常的焦虑,比如反复地要求孩子洗手、让孩子服用过多的预防药品。她说,家长的这些行为会把恐慌传达给孩子,令孩子感到无助,无法正确地面对突发事件。她反问道:如果看到爸爸妈妈都没办法了,孩子内心又会是怎样的恐惧呢?

    曾多年研究儿童心理的徐琴美提醒说,家长和老师应该如实而坦然地告诉孩子存在的危险。她说,通过对“非典”的介绍,成人还可以教给儿童一些健康知识,比如有些孩子平时不爱洗手,但是现在给孩子谈谈洗手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孩子还可以学到一些医学和自然学方面的知识,并能从中感受到科学的力量。通过与孩子交流“非典”疫情,家长和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担忧,由此对症下药,消除孩子不必要的顾虑。徐琴美说,事实上这样的交流也并不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只要让孩子把恐惧说出来,就是好事,让恐惧藏在心里,恐惧也许会“变味”。

    徐琴美还表示,目前许多媒体都在大力宣传防治“非典”疫情,但这些报道往往是针对成年人的,儿童的理解与成人大不一样。这位心理学专家、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呼吁说,媒体应该针对儿童制作一些符合其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的宣传教育材料,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来“重新解释”这一突发事件。

    徐琴美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来中,经历“非典”是一次重大考验。让孩子在与“非典”的斗争中参与、学习,同时感受关爱和尊重,孩子会更坚强、更健康地成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