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海外教学
编号:10335069
谈针灸疗法的针和针刺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0日 清阳客栈
     古人云:“一针,二灸,三药。”治疗疾病针刺居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古人所说的针到底包括了多少内容和手段?单从所用针器即可见古今针刺的异同。

    《灵枢·九针十二原》翔实地介绍和描述了针刺所用的九种针以及各个针器的医疗用途:“……镵针者,头大末锐,去写阳气;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股肉,以写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圆,以写机关之水也。”(1)九针的形状和各自用途很明确,具体落实到人体治病,部位深浅也切实:“……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2)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第四针锋针,即三稜针,和第七针毫针,再有相当圆利针和长针的短毫针和长毫针,其余或已摈弃不用,或已鲜为人用。比如铍针,中医针灸不用,却可以在西医外科手术刀上见其影子。当然,有些针器属九针之外有所创新,比如皮内针、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等)则是第一针镵针的一种较聪明的改进。
, 百拇医药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3)单一毫针自然无法替代原九针,毫针只适用于其治疗范围。因此笔者觉得以毫针行针刺,虽常见奇效,但也有感其力薄无奈之时。若以点穴和按摩配合针灸,则可弥补毫针针刺的某些不足。从点穴和按摩的某些特点来看,至少可以替代两种古代所用的针刺器械,即九种针中的第二针圆针和第三针鍉针。圆针用以按摩,治疗分肉之间的疾患,但不得损伤肌肉,能疏泄分肉之间的邪气;鍉针用以按摩经脉,点线施术,但不得深陷肌肉之内,以免伤了正气。以手代针进行点穴按摩,其手法更加丰富多彩。针刺、点穴、按摩皆应符合《内经》要旨,即①循经施术,寻穴施术;②针刺手法重神胜于重形;③点穴按摩强调沉稳、柔和、连绵之内劲。若用强手法针刺,或使蛮劲拙力,则易伤肌肤,损伤气血,非本疗法所主张。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1)针刺要求持针如握虎,外观指力遒劲,内含全神贯注,针体似动非动,其所谓“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1)

    上言九针中“七针益精”,说明毫针的治疗效能偏于补养。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痛痹。经曰:“风寒湿三气杂止,合而为痹也。”(4)既然病为外邪三气所致,祛之惟恐不及,又作何谈补?这是因为痹证的发生,人体正气不足在先,外邪侵袭随后,尤其是局部环节由于诸种原因变得脆弱而易受外邪恶侵犯。痹证是一种逐步形成的慢性病,由于正气虚弱,无力抗拒外邪的侵犯,邪客人体内,闭阻经络,引起气滞血瘀,导致肢体、关节、皮肉、筋骨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若经久不愈则可能往里传达内脏。因此根据其病因病机,针灸治疗痹症一般不宜用泻法(热痹除外),必须先扶正才能祛邪。
, 百拇医药
    针刺疗法在治疗诸般痛痹证时,其治疗原则是“疏导为要”,使局部鼓荡正气,整体疏通经脉,导引气血。气血和顺则能自生自养;正气足,经脉通利,风寒湿三邪自然可化为乌有。这就是所谓“……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5)

    辨证明确,治则清楚,针刺手法得当,一次治疗可持续3~5天起作用,一般隔日治疗,可保证治疗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以7次或10次为一疗程,病势较重者一般治3个疗程足矣。若无显效,应放弃该疗法。施术时应遵循《内经》要求:勿过之,无不及。视病情、病人体质、病人神态,以及气候环境以为定度。治疗过程掌握火候,适可而止。一般要求顺应自然而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徒劳有损。但对有些病人病情较重,其体质尚可,又表现出治疗心切和无所畏惧的神态,其志坚其心定,其气往往容易鼓荡,可一鼓作气,推波助澜,往往可获奇效。下面举一实例:

    林××,女,32岁,教师,1992年10月6日初诊。

    主诉:腰椎疼痛,波及左腿剧痛一月。
, 百拇医药
    检查:形体瘦弱,痛苦病容,忍痛呻吟,由其家属搀扶着来针灸门诊求医。言已有多日不能行走,只能卧床。夜间常因左下肢抽痛无法安眠。经××医院外科、骨科大夫诊断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结果:沿足太阳膀胱经腰背左侧第一侧线的脾俞、胃俞、大肠俞,以及左下肢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略施点压,均感疼痛;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等亦反应敏感。左下肢腓肠肌有肌肉萎缩现象。

    病名:痛痹,有痿证倾向。

    治疗原则:主治痛痹,疏通经络,散寒止痛,祛风化湿;兼治痿证倾向,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处方:先取脾俞、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后取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治疗方法:上述穴位先点按一遍,再行针刺。刺法:脾俞向下斜刺直透胃俞和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殷门、委中、承山各直刺1-1.2寸,环跳直刺2寸许。暗运针,令患者从腰背至下肢均感酸、麻、胀。留针15分钟,起针后再行点穴、按摩约20分钟。后针关元、足三里、阴陵泉或地机、三阴交,以为补气养血,培元固本。

    经40天的间隔治疗即告愈。回访患者,喜告两年来情况稳定,无有复发。

    【参考文献】

    (1)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2)素问·针解篇

    (3)灵枢经·官针

    (4)素问·痹论篇

    (5)灵枢经·九针论, http://www.100md.com(李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