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706
中华老字号:“广誉远”沧桑百年重组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岳玉宝

    重组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只有重组,企业才能推陈出新,革除旧有的弊端,适应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最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广誉远”,从最初的家庭药铺起家,经过不断的重组、分裂、再重组,终于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制药公司。沧桑岁月,见证了重组带给企业的无限活力。

    “广誉远”的前身是“广盛号”药店,由一位姓石的医生于明嘉靖二十年前后在山西太谷开设。药铺前堂用来坐诊看病,后店除调配汤剂外,还制造一些成药。资金仅有白银数百两,营业范围不大,等于是一家私人诊所的附属药房。随着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我国商品经济获得初步繁荣,当时的太谷成了全国商业繁荣之区,豪门富室剧增,这些有钱人都急于在医药界谋求发展。因此,有的直接向药材行业投资,有的在自己家内开设药房。在这种背景下,太谷阳邑巨富杜家接办了“广盛号”,使“广盛号”的性质从最初的私人诊所附属药店转变为家庭药房。

, 百拇医药     清雍正年间,由于政府宣布大开海禁,对十八世纪的商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加上山西票号的组成对全国汇兑、尤其是山西商业繁荣的直接刺激,太谷的工商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可是当时的太谷药铺资金小、人员少,经营范围有限,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那时,我国最早的外贸口岸广州已经日渐扩大,土产药材的输出和南药的输入开始变得活跃,在多种有利条件的刺激下,太谷药铺闻风而动,逐渐由小型药铺向趸买趸卖的批发商业发展。清嘉庆三年,广盛号进行了第一次大的重组。在杜氏的主持下,招入几家大的资本,集齐资金白银六千两,组建了“广升药店聚记”,也称“广升聚”。从此,“广盛号”的性质由独资变为合资,其经营业务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汤剂饮片,更多转向自制丸散,而且转销广东蜡丸及其它各地有名成药,并率先在当时全国药材集散地汉口和怀庆设立分号,采购药材。

    重组给“广升聚”带来巨大商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经营制度上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原来“广升聚”的股东们采用了一种送股的分红方式,虽然日积月累,股本资金在不断增加,但随着员工所顶身股的增加,股东们的股数也在不断下降。股东们眼见无利可图只能纷纷抽股。最后,“广升聚”不得不进行又一次重组。因为股东仅剩杜、段两家,就又重组新招募七家股东,资金增至白银二万两,牌号改为“广升药店蔚纪”,又称“广升蔚”。
, 百拇医药
    企业改组后,实权落入段家。段家任人唯亲,歧视排斥广升聚时的一班主将,造成上层人员间的对立,最终矛盾激化,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次大的分裂。光绪十一年,申守常等四位股东集体退出了广升蔚,另招巨富入股,成立了“广升药店远记”,也叫“广升远”,和“广升蔚”分庭抗礼,相互竞争。

    “广升蔚”在申守常等离开后,为支持企业生存,只好请太谷巨富孟广誉入股九千两,东家易主,牌号也改为“广升誉”。但改组后的“广升誉”营业仍无起色,而且出现累亏,加上孟广誉又偷偷撤走股金,企业只得又行重组,在招募新股东王志杰后,“广升誉”改组为“广升裕”,其经营范围由原来的注重批发改向集中力量制造成药,很快,“誉”字成药叫响全国,经营得到相对的稳定和发展。

    重组后的“广升裕”注重发展同其它药铺的关系,两广升由原来的竞争敌对逐渐变得友好合作。解放后,分裂多年的广升终于合二为一,并在翌年并入“广源兴”、“延龄堂”后,形成今天的“广誉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