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178833
群星璀璨话新安——“新安医学”代表的医家及其著作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李佛基

    安徽黄山,群峰逶迤,岗峦叠翠,清澈的新安江水闪着粼粼波光流过屯溪……,俨然是一幅大画家黄宾虹笔下的山水画卷。原为徽州府治的屯溪现在是黄山市府所在地。环屯溪的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婺源县六县古称新安郡,因境内有新安江、新安山而得名。春秋时期,新安地属吴国,吴亡归越,越亡归楚。秦、汉迭有更名,至晋太康元年改称新安郡,宋徽宗宣和三年复更名为徽州。建国后徽州地区区划数次更迭,现称黄山市,所辖县区除了歙、黟、祁、休4县还包括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不但成就了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画派,养育了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胡适等精英,创造了徽商四百年昌盛的奇迹,留下了美仑美奂的徽派建筑,还为中国、为世界的传统医学贡献了极其珍贵的“新安医学”。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大学教授首先提出要把“北华佗,南新安”作为安徽中医的优势加以继承发扬的战略构想。此后,安徽多次召开“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学术研讨会,“北华佗,南新安”成为安徽中医传承前贤、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与历史靓点,并被正式写入《安徽省发展中医工作条例》。如果说“华佗医学”堪称一枝独秀的话,“新安医学”则是群星闪耀、璀璨辉煌。
, http://www.100md.com
    实际上,“新安医学”不是单一的学术流派,而是名副其实的“集团军”,应属地域医学范畴。著名学者李济仁教授主编的《新安名医考》收录新安名医多达669人,其中,255人撰写了医学著作461部。肇始于东晋,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以其人才辈出的医家、不计其数的著述,将永载史册。

    现把“新安医学”有代表性的医家及其著作介绍给读者,以期共同继承,使其发扬光大。

    羊欣——“新安医学”的先驱

    羊欣,安敬元,山东泰安人,曾任中散大夫,人称羊中散。约公元358年至431年在世,享年73岁。羊欣籍贯虽为山东,却长期在安徽当官,任新安太守长达13年。出身官宦世家的羊欣,为官有政声,且关怀民生,“素好黄老,兼善医术”。任新安太守期间,收集整理当时新安地区民间名医验方,参以己意,撰写《羊中散方》三十卷。惜该书已佚。但从《隋书·经籍志》及《经方小品》古卷子本残卷序文所载内容可以认定,《羊中散方》确曾流行过,并被《经方小品》等书引用。现《经方小品》孤本悬于海外,日本存此书,却未曾全部公开过,其中《羊中散方》的内容尚有待确认。此外,《中国医籍考》录有《羊中散药方》二十卷,《羊氏中散杂汤丸散酒方》一卷。《隋书·经籍志》载《疗下汤丸散》亦为羊欣所著。羊欣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新安医家,堪称“新安医学”的先驱。羊中散继承长沙太守张仲景遗绪,启迪后之为官者如苏轼、沈括而作《苏沈良方》,造福一方百姓,其功实不可没。
, 百拇医药
    张杲——历时三十六年撰《医说》

    张杲,字季明,歙县人。南宋人(1155年~1225年)。世医家庭出身的张杲以儒业医,精研岐黄五十余载,博览群书,留意于多种文史著作中医学典故等资料。收录既多,欲满一千,即编书以传世。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张杲34岁时撰成《医说》初稿。其后36年间,他不断修订、补充,蔚成大观,并加评论和自己临床体会。其时,张杲已年届七旬,始将《医说》定稿付梓。

    《医说》共十卷,分四十九门,记载了南宋以前名医116人,内容宏富,所搜集的资料注明出处,多可依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取材既富,奇疾险证,颇足以资触发,而古之专门禁方,亦往往在焉”。此书曾传至朝鲜、日本等国。朝鲜在1488年刊行过此书,《东医宝鉴》也引用过。日本万治元年(公元1658年)亦曾刊行,足见该书影响之大。

    除《医说》外,张杲还著有《秘方奥旨》,是本搜集古代禁方、秘方的专书。
, http://www.100md.com
    王国瑞与《扁鹊神应玉龙经》

    王国瑞,婺源县人,大约生活在元代中朝,其父是针灸名医王开增,王氏传承家学,善针灸。其著《扁鹊神应玉龙经》约成书于十三世纪末叶,初刊于元代仁宗二年(公元1329年),但刻本甚少。清乾隆时入选《四库全书》,为皇家珍藏。1934年,商务印书馆自《四库全书》中选印此珍本,遂得以广泛流传。

    《扁鹊神应玉龙经》用易记易诵的85首歌诀形式,介绍120个常用穴位。每个穴位均指明部位,标其所治,方便习诵与推广。王氏针法颇具独到之处,既重视按病取穴,又主张按时取穴。所创制的“飞腾八法”颇有特色,与“灵龟八法”同中有异。其“夫妻配合”取穴法当属子午流注法的一个支派。其对后世医家产生过较大影响。如高武将《玉龙歌》辑改为《玉龙赋》收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的编著者杨继洲又为之作注;徐凤编著《针灸大全》时又将《天星十一歌诀》增改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由此可见,历代针灸名家,无不精研此书,以汲取精华为已所用。王氏对针灸的推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百拇医药
    程玠——进士出身的眼科专家

    程玠,字文玉,又字松崖,歙县人。明朝成化甲辰(公元1484年)进士,官至观户部政。

    程玠儒学功底渊深,公余精研医学,著述颇丰,有《松崖医经》、《简明眼科学》、《脉法指明》、《医论集粹》、《眼科易知录》、《眼科秘方》、《眼科宝籍》、《眼科应验良方》等存世。后三种眼科方书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传秘本》内容有重复,至清代程氏眼科著作更异名迭出。此同书异名现象是因多次反复刊刻造成的。资料显示,民间刊刻多达九次,足见程氏眼科著作受欢迎的程度。

    程玠钻研经典,研究《伤寒杂病论》颇多心得,著成《松崖医经》。他提出“杂病准伤寒治法”的观点。他在眼科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其《眼科宝籍》可与傅仁宇的《审视瑶函》媲美,且早百余年。

    程氏眼科经验主要有:白睛证治宜分浅深传变。如认为“凡眼白珠有浅红微痛者,用清凉散药,宜荆防汤”。“凡眼白珠盖红肿生眵,流泪羞明者,火盛也,宜凉血散火汤”。前者风邪所犯,故用辛凉达表;后者热入营分,故用凉血散火,法度谨严。对于“翼状胬肉”,他认为有“赤脉”与“胬肉”之分。“赤脉”可能为假性胬肉,“胬肉”则为进行性胬肉,或合并感染。前者单用导赤散,后者除用导赤散外,另用梨汁绵裹黄连一钱,浸汁点眼。对眼无红肿而痛者,程氏以为气郁所致,予开郁汤;黑珠夜暮痛者,加夏枯草;有红丝者,加归尾、生地等。小儿麻痘后双目不明者,用朱砂拌雄鸡肝二个捣烂,麻布绞出汁,兑陈酒少许炖热,再各温陈酒饮之。既解麻痘之毒,又以血肉有情之品扶正,程氏用于临床屡验。
, http://www.100md.com
    程氏还创制许多眼科外治方药。如治眼眩作痒或糜烂,用蕤仁膏:取蕤仁1~2两,去皮水浸,研烂,加水二碗熬至1酒杯,滤去渣炖热。加研细之胆矾、铜绿各五分搅匀,以鸡毛蘸点患眼眼皮上。眼皮去瘤,以樱桃磨水擦拭等方。

    江瓘——编纂我国第一部名医医案《名医类案》

    江瓘,字民莹,号南篁子,歙县人。约生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卒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享年62岁。

    江氏为明朝嘉靖秀才,因患呕血症,求医罔效,遂弃举子业而攻岐黄,自药而愈。其后,又治愈亲友多人,医名渐显而悬壶乡里,成为新安名医。一次,江氏同邑进士张一桂重症濒危,诸医束手,江氏应邀往诊,参考了他们搜集的名医医案,果断处方用药,一剂病减,再剂病瘥。

    由于江氏临证时每每从参考前人医案中获益,更感《褚氏遗书》所言“博识知病”的见解确当,遂广为搜集古今名医如秦越人、淳于意、华佗等遗迹、医案以及其后历代名家医案,择善录之,并结合自己临证体会,加以评注。历时二十多年,于嘉靖已酉年(公元1549年)初步编撰成《名医类案》。是书将搜集的医案分门别类,共十二卷,二百零五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江氏对前贤的经验有批判地吸收,不是一味盲从。如许叔微治大便秘结而汗出一案,众医谓阳明自汗系津液已漏,法当用蜜兑,而叔微独取效大柴胡汤。江氏评曰:“仍以蜜兑为稳”。又如江氏在《名医类案·转胞门》中,朱丹溪治胎压胞宫一案,令接生婆托起其胎,以治转胞。江氏认为此法难以实行,不能尽信。此案江氏提出质疑,确因丹溪语焉不详。

    《名医类案》初刊于万历年间,共五刻,并传至日本。此书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医案的专著,至今仍是临床医生案头重要的参考书。其后历代各家医案以及《续名医类案》、《全国名医验案来编》等,无不受到该书影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