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8946
成功“四要素”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姚昆仑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袁隆平的创新动力来自何方?他的成功对后人有何启示?

    袁隆平曾形象地用一个公式来概括他成功的经验,这个公式是:

    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是袁隆平的成功根基。袁隆平的创造性思维是以其广博的知识底蕴为前提的。在学生时代,袁隆平勤奋好学,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英语也学得不错。在安江农校期间,他博览群书,教学相长,注重实践,与时俱进;他通过带学生实习和参加劳动锻炼,把书本知识和劳动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善于设计自己,扬长避短,学以致用,使他在科研的征途上能克服一个个障碍,闯过一道道难关,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认为,搞科研必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注重基础理论往往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还会产生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不分析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不屑于到实践中去检验,过分强调系统和严谨,死记硬背不经考证的现成结论。如果一个人对权威盲目崇拜,全盘接受,被所谓权威的条条框框限制,就不利于创新。按照遗传学的经典理论,搞水稻杂交研究是行不通的。袁隆平从偶然发现的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得到很大启示,如果他不大胆怀疑、不敢于推翻旧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的成功就会与他无缘。
, 百拇医药
    辛勤的汗水是袁隆平描绘成功蓝图的墨汁和颜料。袁隆平深知,取得成功是要付出辛劳、甚至毕生精力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勤奋无疑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为了杂交水稻,40多年来,袁隆平南繁北育,风里来雨里去。白天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晚上还要把观察的东西写下来,并作分析,他还撰写论文和培训教材,以便科研交流和技术的传授。

    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几近痴迷,无暇顾及自己,更无暇顾及家庭。在三系配套的研究中,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实验,通过了1万多次测交和回交。汗水是袁隆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和辛勤劳动的代名词,是他成功的内因。

    灵感是袁隆平成功的催化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加速器发明者劳伦斯说:“在科学工作中,创造性思想要求看到以前未曾看到的东西,或者采用以前未曾想到的方法,这就需要从‘正常的’地方跳开并冒脱离现实的风险。”
, 百拇医药
    灵感的出现往往与人生体验和职业有直接的关系,灵感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袁隆平在科研生涯中,善于抓住灵感。1960年学校试验田中的优异稻株的发现,使袁隆平顿悟到这是“天然杂交稻的后代”,水稻同样具有杂种优势;在三系育种徘徊不前的时候,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远缘杂交;在决定超级稻的技术路线时,他从试验田中的株型获得了灵感,提出了理想株型模式等等。

    袁隆平对灵感思维体会很深,他说,“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具有几乎相似的重要作用。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和思想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往往由某一外界因素诱发而产生,即所谓触景生情,同时,灵感常以一闪念(即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现。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切勿放过思想火花。”

    机遇是袁隆平成功的重要动因。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善于择机而动,顺势抓住机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有成功者的经历都可以说是抓住了机遇这个关键性、决定性因素,而机遇具有易逝性和时效性,这就更显示出它的可贵和重要之处。

    袁隆平对机遇有自己的注解。他说,机遇是境遇、条件、时机。有人为的机遇,也有自然的机遇。比如杂交水稻研究刚起步时,遇到了赵石英这样的伯乐;在研究处于紧要关头时,发现了“野败”等。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的人才华过人,有的人勤奋肯干,可总与成功无缘,他们正是因为错过或者失去了机遇。巴尔扎克说过:最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勤奋的人,而是善于把握良机,决不放弃的人。

    “没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正如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闵绍楷指出的,袁隆平先生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从三系到两系,从品种间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每一个关键时期,每一个困难面前,他毫不动摇,不轻言退却,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达胜利不罢休,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获得惊人的突破和成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