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最新动态
编号:10179513
广东发现非典抗体变化规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4日 羊城晚报
     今天从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等专家经过对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清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该成果目前在全国属于首次报道。专家表示,该成果对于非典型肺炎的诊断策略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李刚教授等专家调查了21例非典患者不同时期的序列血清,分别检测了IgM和IgG型两种抗体,发现在发病一周内,两种抗体均未产生。IgM抗体在发病10—14天时出现并很快达到高峰,60天时约1/3的患者仍可检测到IgM抗体,90天时基本消失。IgG型抗体亦可在10—14天时检测到,但滴度较低,60天时达到高峰,90天时仍维持在高水平。

    据介绍,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与甲肝相似,属于急性病毒传染病的表现,这种变化规律暗示IgG型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抗体,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击的作用,可能是具有免疫力或抵抗力的标志。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调查的20多例患者的恢复期100%发现有IgG型抗体。

    李刚教授认为,广东之所以能够首先取得这一发现,是因为广东发现非典病例比较早,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不同时期的血清来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这一抗体变化规律。他说,如果IgG型抗体最终被确定为像甲肝抗体一样属于保护性抗体,我们即可通过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疫苗或蛋白疫苗,从而达到预防非典的目的。医务人员可通过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中提取IgG型抗体并注入高危人群,使其达到预防目的。

    李刚教授表示,从医学上说,要确定IgG抗体是否为保护性抗体还需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一是这些非典患者不会再次感染非典,二是这些患者恢复期血清注射到高危人群中可以起到预防病毒攻击的作用,估计这至少还要观察研究半年至1年时间。此后,减毒或灭活疫苗或蛋白疫苗有望很快面世。

    关注非典专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