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0180245
夫妻隔车望 一个在“流调队”里发生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6日 于巍 王帏 迟欣 常宪平 北京青年报
     在由丰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的丰台区抗击“非典”流调队伍中,有16对夫妻,是小夫妻最多的流调队伍

    ■大男孩半夜吃晚饭

    昨天记者走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间临时由职工之家改成的大办公室里,现场组的队员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很多人的眼睛下面带着疲惫的黑圈。从3月2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小分队组建,到4月7日,小分队从一个队扩大到9个现场调查小组,流调队员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踏进过家门一步了。

    ■上前线的申请曾被领导拒绝

    作为北京市惟一一家市级的卫生防疫机构,原来以应急中心为主的疫情处理小分队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疫情控制的需要,中心所有的现场组组员几乎都是连夜抽调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科室,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却全部抛下,投入了抗击“非典”一线。
, 百拇医药
    王瑜是慢性病科的一名年轻党员,成立现场组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地坛医院开始参加救治“非典”病人的工作,中心领导根本没有把他算进上一线的人员名单,他提出的申请也被领导拒绝了。可是他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提出申请,为了表示自己义无反顾的决心,同时解除后顾之忧,他一狠心把仅有14个月大的小女儿送到了父母家,加入到战友们中间。

    ■隔离服一次运两箱

    现场组有一位叫李文玲的大夫,已经50多岁了,有一天调查回来后太累了,一下车就蹲在院子里,领导看见了,怕她吃不消,特意找了个年轻的同志想把她换下来,让她休息休息,可是她一听就急了,找到领导说:“我是搞流行病学的,不上一线我还能做什么呢?”领导拗不过她,只好让她继续留在一线做流调。不光是年纪大的队员如此忘我,刚刚分配到中心的几个小伙子也是个顶个的棒。这几个1978年、1979年出生的大男孩按大家的眼光来看还应该是在家里被宠着的年纪,可是他们从第一次下现场起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出现场流调一做起来时间没保证,常常是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中午饭,夜里十一二点才能吃上晚饭,而且回到中心不是饭点,谁也不好意思让已经在连轴转为大家做饭的师傅们再操劳了,有什么就凑合着吃点。任振勇本来就有腹泻的毛病,可是他从来也没说过要吃什么,一直坚持着工作。在病房里穿着隔离服,又厚又不透气,一会儿防护眼镜里就起了雾,浑身是汗,别人都叫他休息一下,可是一转身他又跑进病房做了两个病人的调查。下了夜班之后,本来该歇歇了,男孩们却又忙开了,帮着一趟一趟地运隔离服、各种防护器具。隔离服一件不沉,可是一次运两箱,运100次光上下楼就够一戗。但孩子们没人叫苦,都抢着干。
, 百拇医药
    流调需要接触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被病毒感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进入病房后,有的病人病得很重,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就要等着病人喘过这口气,或是呼吸顺畅一点才能开始提问,听不清时很多队员要凑到跟前。每个大夫负责的是自己病房或病区的病人,但流调人员随时都准备冲进医院,所以在病房里待的时间有的比医生还要长,每个病例或疑似的病例都要至少30分钟才能做完调查。

    现场组的吴疆大夫介绍,自己经历过最长的一次流调是在西直门长途汽车站,堵住一个从外地来看病的“非典”病人。他和队员们只知道病人坐哪趟车来,那趟车什么时候到站,结果车等到了,却发现人已经提前下车。为了挡住病毒的传播,小组兵分两路,一路在车站组织对司售人员、汽车和所有病人可能碰到的地方消毒。另一队则继续跟家属联系,从晚上7点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直到把病人送进隔离病房,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

    流调夫妻隔车相望

    虽然这16对夫妻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个防病队伍,同在一个战场上与“非典”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抗击,但因为不在一个流调小组,有的夫妻几天甚至一星期都难得见上一面。有的夫妻实在是太牵挂对方了,只好抽时间打个手机、发个短信,倾诉一下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
, http://www.100md.com
    ■打了胜仗就接儿子

    赵建忠、王宁小两口已经有好几天没见面了,为了做好流行病的调查工作,夫妻俩将刚刚会叫妈妈的一岁的儿子送回了河北老家,妻子王宁想孩子想得都不敢提孩子这两个字,担任流调小组组长的王宁说:“孩子不在身边心里是挂念,可每天的流调任务让我不能分心,分了心就要影响我们小组成员的自身防护和流调工作,等打胜了抗击‘非典’这一仗,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儿子接回来,一刻也不离开他,好好带他玩上几天。”

    张龙连、常虹两口子在流调队中都是业务骨干,儿子今年要考大学,“非典”形势严峻以来,家里就只剩下儿子一个人了,上顿方便面下顿牛奶面包,二十多天来吃得儿子一提方便面就不想吃饭。生活上照顾不了,学习上就更谈不上了。最近,他们老想找个时间一块儿跟儿子好好商量一下报考的事,这可是决定儿子一辈子的大事,可两人都难得见上一面,哪还谈得上一块儿与儿子商量啊。担任丰台区抗击“非典”防病队副总指挥的张龙连自嘲地对妻子常虹说:“孩子大了,报考不是让填‘自愿’吗,让他自己‘自愿’去吧。”
, http://www.100md.com
    ■妻子往食堂里东张西望

    信息接报组的贺淑芳和在区卫生局抗击“非典”总指挥部的赵勇是一对公认的恩爱夫妻,小两口结婚4年多了还像新婚一样甜甜蜜蜜,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他们把不到一岁的儿子托付给了父母,就双双请战来到了抗击“非典”第一线。虽然都在一个大院里共同抗击着“非典”,可二十多天来,两人只在大院里见了几次面。

    稍加留意的人都会发现,心细温柔的妻子小贺一到吃饭的时间,就会往食堂里东张西望,在200多名抗击“非典”的战友当中,寻找自己爱人那熟悉的身影,可大多数时候还是让她失望,因为这会儿她的爱人正在医院和病区,正在“非典”最前沿进行监督检查。偶尔两人见面,小贺总会柔柔地叮嘱赵勇注意防护,爱惜身体。赵勇此时也会对爱人小贺说,放心吧,你也要多保重。

    李海涛和康梁这对年轻的夫妇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流调队员,两人自从报名参加了防治“非典”防病队以来,就按照要求住在了单位,男宿舍和女宿舍仅一楼之隔,可两人愣是几天见不着面。夫妻俩经常是你进大门,我出院门,他刚流调回来,她又接到任务外出流调,有好几次都是李海涛开车流调回来,碰到康梁乘车出去流调,两人只能在车上互相挥挥手。

    性格爽快的康梁幽默地说:“我们俩这叫‘隔车相望’,暂时的分开还能增进感情呢,我们俩已经约好了,等打败了‘非典’,双双胜利凯旋的时候,我还得跟他比比谁的流调次数多呢。”

    在丰台区防治“非典”防病队中,16对夫妻都有着同样对爱人、对孩子、对老人的牵挂和思念,也都有着同样高尚的情怀和敬业精神,衷心祝愿他们早日团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