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80798
中医非典诊治有新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1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刘燕玲 来源:《健康报》2003.05.21消息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博士生导师仝小林教授近日提出,中医必须重新认识非典,并应尽快纠正以往的片面看法。

    仝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对非典的新思考:中医病名应叫“肺毒疫”。非典病位在肺,病性为毒,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但从指导中医临床实际出发,应叫“肺毒疫”,如再用春温、岭南温病或伏气温病等命名,则不够贴切。

    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喘咳期、喘脱期、恢复期。发热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第1~2天),壮热期(第3~5天),热毒期;喘咳期分为两种情况,已用激素和未用激素;喘脱期分为两个阶段,宗气外脱和元气外脱。从病因来看,嗜肺疫毒由口鼻或其他黏膜部位侵入,毒聚在肺,因毒而热,因热而喘,因喘而脱是病机发展的几个阶段。临床特征为热、咳、痰、喘、脱。热的特征是热毒深重;咳的特点是越咳越喘,咳后常使喘憋加重;痰的特点是早期痰少而白,甚或无痰,部分有黄痰,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时痰量明显增多;喘的特点是气短气憋,吸氧后缓解;脱的特点是早期为宗气外脱,呼吸浅促,心率增快,汗多神疲,后期为元气外脱,呼吸急促,脉疾而数,大汗淋漓,神志萎靡甚至昏迷等。

    临床治疗要点:严格掌握激素适应症,因其副作用大,延长病程,对已用者要尽早加中药以对抗激素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缩短激素疗程并抗肺纤维化;应早期全程应用解毒活血法,以溃散邪毒,改善微循环;重视热毒夹湿,因单纯清热效果不佳,要适当佐以化痰、燥湿、利湿之品,分消湿热;重视原有基础病的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仝教授还根据分期辨治的思路,拟定了四个时期的八种方药,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