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81420
2003年度阿卡波糖(拜唐苹)学术研讨会纪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9期
     3月28日,2003年度阿卡波糖(拜唐苹®)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的新进展。陈家伦教授、项坤三教授和潘长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餐后高血糖的诊断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首先,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就餐后高血糖的病理生理学进展作了专题报告。

    从概念上讲,餐后高血糖既指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血糖高峰超过正常范围,也指食物消化吸收完毕后的基础血糖高于正常,这可通过测定空腹血糖水平而得知。

    由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因此进餐后10分钟左右血糖水平即开始升高,但正常情况下,血糖峰值水平不会高于7.8 mmok/L。进餐后2~3小时后,血糖水平恢复至餐前水平。目前餐后血糖水平一般以餐后2小时为准。 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血糖,可以对不同高血糖情况进行诊断。不同血糖的水平可能出现6种情况(如上图),即:空腹血糖减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复合性糖耐量异常(CGI ,即IFG合并IGT)、孤立性空腹高血糖(IFH)、孤立性负荷后高血糖(IPH)和复合高血糖(CH),其中IFG、IGT和CGI属于糖调节减损(IGR),而IFH、IPH、CH属于糖尿病范畴。
, 百拇医药
    当正常人摄入100 g葡萄糖时,肝脏本身生成和输出葡萄糖的作用暂时中止,摄入的葡萄糖(70~80)g进入骨骼肌,(20~30) g被肝脏摄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抑制肝脏生成葡萄糖的作用和胰岛素促进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受到损害。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可能是由于外周组织不能有效将血中葡萄糖转移到细胞内参加代谢所致。此外,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也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重要原因。

    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即时糖毒性可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此外,餐后血糖升高对血管壁造成的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各种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事实上,餐后高血糖可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解和葡萄糖自身氧化作用、抑制甘油三酯(TG)的清除、加重胰岛素抵抗、恶化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降低粥样斑块稳定性等多重机制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餐后高血糖人群的代谢特征及现况分析
, 百拇医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贾伟平教授报告了“餐后高血糖人群的代谢特征及现况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居民IGT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不断增加的趋势。此外,IGT患病率还具有随增龄而明显增加的特点。

    贾伟平教授在回顾了第三次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HANESⅢ)、亚洲地区DECODA和台湾金门研究等的研究结果后进一步指出:IGT/IPH人群合并有更严重、更广泛的代谢紊乱,如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TG、高血压等。

    1999年至2000年,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先后在上海市2个社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20岁以上人群单纯空腹血糖升高(包括IFG和IFH)的患病率在各年龄段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病率则随增龄而显著增加。

    从上海社区资料分析, IGR的总患病率为11.7%,而单纯IFG仅占总IGR人群的15%; CGI占10%,多达75%的人群属于单纯IGT。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1.4%,其中IFH人群仅占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12%;CH占39%,49%的人群属于IPH人群。研究还表明: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所诊断的是不同的人群,其中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一致性仅为39%,在糖调节减损人群中仅有10.5%。如果忽视餐后血糖,则可能漏诊至少3/4的糖调节减损和1/2的糖尿病患者。
, 百拇医药
    上海市社区研究与其他研究所得结果一致的是,在糖调节减损和糖尿病人群中,同样合并更严重、更广泛的代谢紊乱,如高LDL-C、高TG、高血压等。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翁建平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就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在餐后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方面,RIAD研究已证实负荷后2小时血糖,而非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Akc(HbA1c),与颈动脉IMT异常高度相关。在餐后高血糖与冠脉支架术后血管内膜增殖的关系方面,Nobuo Nakamura等证实:IGT人群在接受冠脉支架术后6个月,在最小血管内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Net Gain等方面与正常糖耐量(NGT)人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即便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种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也仅有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血糖水平和管腔丢失及再狭窄程度相关。
, 百拇医药
    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发病危险的关系方面,一项纳入95783 例患者、平均随访12.4年、荟萃20项临床试验的研究显示:心血管事件危险只与餐后血糖高度相关,而与空腹血糖无关。檀香山研究等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死亡危险的关系方面,DECODE研究表明,所有原因死亡的危险与OGTT 2小时血糖水平的相关程度更高。今年3月,DECODE研究组又发表文章指出:餐后血糖水平与心血管死亡危险之间存在“J”形关系,其中节点位于5.25 mmok/L左右。 ■阿卡波糖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病危险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在题为“控制2型糖尿病日益严峻的增长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已经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左右,与此同时还有人群大致相当的糖耐量减低人群。在如此众多的IGT人群中,如果不加以干预,至少1/3的人在日后某一时期将会进展并转化为2型糖尿病。事实上,IGT和2型糖尿病只是自然病程中的不同阶段。UKPDS研究提示,在对2型糖尿病诊断时,患者的β细胞功能已经降低了50%左右。由此推测,β细胞功能从确立诊断的10年前就已开始下降。IGT是唯一可能逆转为NGT的临床阶段,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阶段。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相当部分的IGT者有可能逆转为NGT或长期维持在IGT阶段而不进展为2型糖尿病。
, 百拇医药
    杨文英教授对既往针对IGT人群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大庆研究中,饮食控制和(或)运动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31%~46%;芬兰DPS和美国DPP的结果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58%。

    杨文英教授还对阿卡波糖干预IGT的国际多中心临床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STOP-NIDDM研究进行了报告。STOP-NIDDM研究共纳入IGT者1429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口服阿卡波糖100 mgtid共715例)和安慰剂组(714例)。经过3年的干预,阿卡波糖降低IGT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达36%(以连续2次OGTT阳性为准)。

    研究提示,用药第1年阿卡波糖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67),并且一直持续至研究中止后1年进行随访时差异仍显著存在(P=0.0005)。经体重、体质指数(BMI)、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校正后,阿卡波糖降低IGT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的作用依然显著。该结果提示,阿卡波糖具有独立地预防发生2型糖尿病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阿卡波糖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与年龄和BMI无关,这与DPP研究的结果不同。DPP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老年人或BMI<35 kg/m2的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无效。临床上IGT患病率随增龄而升高,更多的IGT者属于老年人,而且在中国BMI>35kg/m2的人较为少见。因此对老年人及BMI<35 kg/m2的IGT人群进行干预更有意义。

    在中国IGT干预研究中,小剂量阿卡波糖(50 mgtid)取得了更出色的疗效(87.8%)。这说明,阿卡波糖可能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发挥了更理想的疗效。

    ■阿卡波糖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邹大进教授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餐后血糖和心血管关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STOP-NIDDM研究所获得的令人鼓舞的相关结果。
, 百拇医药
    该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达49%(P=0.0326)。除此以外,阿卡波糖还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34%,P=0.0059)和心肌梗死(91%,P=0.0226)的发病危险。 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治疗后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075),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293)。此外,阿卡波糖可明显降低IGT人群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以上现象均提示阿卡波糖可能具有降糖以外的作用。

    作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药物,其安全性至关重要。STOP-NIDDM研究显示,口服阿卡波糖后2周内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较明显,但一般不需要紧急处理,绝大多数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病率会明显降低。患者在用药期间耐受性良好,这与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有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由于小肠下段的糖苷酶活性被诱导,因此由阿卡波糖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便明显降低。
, 百拇医药
    邹大进教授针对人们所关注的课题——阿卡波糖是否能够降低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介绍了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干预的回顾性荟萃分析结果。纳入荟萃分析的7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每项研究至少纳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最短治疗时间为336天。与STOP-NIDDM研究相一致的是,荟萃分析也发现服用阿卡波糖可明显降低任一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无论STOP-NIDDM研究还是荟萃分析均提示,降低餐后血糖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这与DECODE研究从流行病学角度证实的“餐后血糖与心血管死亡危险密切相关”的结论相一致,也说明阿卡波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较明确。

    阿卡波糖对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影响

    心血管事件

    危险系数

    95%可信区间
, http://www.100md.com
    P值

    任一心血管事件

    0.6906

    0.5478-0.8706

    0.0017

    冠心病

    0.5801

    0.3915-0.8597

    0.0067

    心肌梗塞

    0.3160

    0.1421-0.7024

    0.0047

    Cox比例风险模型

    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进一步明确了餐后血糖与心血管危险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降低餐后血糖是否可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血管死亡或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等)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TOP-NIDDM研究还将有更多令人振奋的结果陆续公布。, 百拇医药(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