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81470
中日友好医院晁恩祥教授谈中医药防治非典(2003.05.2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0期
     晁恩祥教授是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在广东出现非典型肺炎(SARS)之后,他曾应邀赴粤会诊。在北京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他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多次参加院内外会诊,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各项工作。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记者(以下简称记):晁教授,您这一段参加非典防治工作,有什么体会?

    晁恩祥教授(以下简称晁):参加了这么多次会诊,我对非典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医温病学的历史,借鉴其经验,对于防治非典(SARS)大有裨益。

    记:您能否详细谈谈?

    晁:我国古代对温病早有认识,特别是对瘟疫的记载,几乎历代皆有。《礼记》、《周礼》、《山海经》中即有疫病的记载,如“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后汉书·顺帝本记》曰:“疫疠为灾”……古时各代,常有疫疠之灾,并非罕事。《唐书·中宗本记》中“景龙之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者千数……”尤其是金、元、明末、清初,山东、江苏、浙江、南北直隶,瘟疫多有流行。
, 百拇医药
    一般说温病系温邪外受引起发热,具有偏热之征象,属易伤阴的一类疾病,温病可由于病因、季节、天时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但其发生、发展、演变有较明显的规律。其主要特点有三,特点一:温病病因可以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以及“伏寒化温”。明代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到温疫,即“疫气、异气、戾气”等。特点二:有传染性、流行性、地域性。早在《内经》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症相似。”、“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也有“天行疫气,时行外感”。有学者说:“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说明了温病的传染性。特点三:该病也有季节性,春易发春温、风热,夏易发湿暑、温病,秋则多发温燥;南方多湿热,西北、北方多寒凉而燥等论点,也是古人十分重视的。

    温病与温疫是有区别的。温病是温热性质的外感病,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温疫可就不同了,它是温热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可以引起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如流行感冒、天花、鼠疫、霍乱以及当今的所谓非典(SARS)等。有传染性的疾病则认为是温疫,不仅有温热,而且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温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来势迅猛,病情严重,较之一般温病危害更甚。
, 百拇医药
    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即感染途径系邪从口鼻而入,口鼻通于天气,鼻气通于肺,则又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说。口气通于胃,邪从口入,受邪而发,故亦致胃肠症状,这些均与普通所说温病有别。

    记:中医所说的瘟疫与非典有什么关系?

    晁:非典(SARS)亦属于中医温疫热病范畴的疾病,但它不同于春温、风温,该病感邪乃温疫之邪,有称“疫气”、“疠气”、“戾气”、“杂气”者,吴又可曾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可见非典(SARS)乃疫气所致,口鼻传染为主。

    据资料和笔者会诊所见,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期为发热、头痛、周身酸楚,乏力、咳嗽无痰或少痰,干咳为主;有的伴有腹泻、呕吐、食欲不佳,初起似流感、感冒,似风温、春温……但非春温、风温。

    热者毒热,邪郁;舌苔腻,脉滑数,湿之象,脾胃受伤;干咳,气促伤肺,肺之气阴受损,重者正虚邪实,累至肺衰、多脏衰。
, 百拇医药
    该病病情进展迅速并有多种兼证,从中医来看,似邪气入里,向外发,见有发热、头身疼痛;邪热入里伤肺,见有干咳,有的伴有腹泻,食欲不佳。发病急,病情严重,高热不退;再发展则可伤及肺气,出现气促、喘息、呼吸急迫、口唇紫绀,其大部分可以经过自身抗病能力及调治而转危为安,只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病危气厥,气阴受伤,累及心、肝多脏,正气失固而亡。

    记:您觉得应如何借鉴中医对温疫疾病防治的历史经验?

    晁:前边已经讲过,几千年来中医学的历史,经历了不计其数的疫疠灾害,论著也十分丰富,且有独特的见解,积累的防治经验十分可贵。对于当今所谓之非典(SARS)的防治,也是可以借鉴的。

    一般说西医是针对性治疗,对细菌、病毒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方药,行之有效。中医则是根据中医理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重视外邪与正气,根据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分析,根据主要症状、舌脉表现,辨证之后进行论治、选方用药的,并非针对病毒。病毒即使不清楚,有了舌、脉、证候表现,则可立法、处方、选药治病。当然现代中医,也应重视理化检查的临床意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定会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如:当发热时应用透邪、清热、解毒;兼见腹泻、呕恶时,可加化湿降逆之品;若气阴两伤,正气受损,则应给予养阴益气、固本益气。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对患者从中医角度给予整体调治,也是中西医结合之特点。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素问》中说要“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指导思想,两千年的经验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因而重视扶正固本,强调机体锻炼,适应四时气候、天时变化,注意劳逸结合,讲求个人卫生,开窗通风,改善居室环境,注意养生之道,提倡情志舒畅,大都与现代医学要求一致。

    记:您对中药预防怎么看?

    晁:药物预防是中医传统用于预防温病的方法之一,历次流感也不乏有人服用中药。当前出现了国人对中医药莫大企望和信任,但我认为无需人人都吃中药,或打预防针,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而应用。

    一般预防首当避其毒气,不去接触传染源,对于来自于疫区、有接触史,如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亲属,或疑似者可以考虑吃些预防药。未接触非典(SARS)及传染源者没有必要服用中药。另外孕妇、产妇亦不必服用,老幼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 百拇医药
    预防中药也是药,药有药性,有适应范围,不能随意服用。如若预防药处方中解毒、苦寒、清热药多,则可能因素属胃寒之体,可能造成胃部不适、腹泻等某些反应。有了这些及其他反应当立即停药,或去医院咨询。更不要乱吃所谓秘方、偏方、验方。我也曾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设计过一个预防药方(太子参10g、连翘10g、大青叶10g、苏叶6g、葛根10g、佩兰1g,水煎服3~5付),只是从透邪、解毒、化湿、益气角度选的药,是经过了对该病发病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具有防毒、透邪、除湿、扶正益气功能。还应知道的是,吃了预防药不等于就保了险,中药只是预防方法的一个内容,注意隔离防护,避其毒气才是首要的。

    生活还中可以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可以吃些蔬菜、野菜,如败酱草、马齿苋、鱼腥草、大蒜等。

    中医学十分注意七情调理,广大群众,包括患者,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理,它会支持我们共渡难关。, 百拇医药(赵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