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89552
走进“隔离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6日 科技日报
     近日上午,经过有关部门特批,我们进入海军总医院SARS隔离区进行实地采访。我们早早地准备好摄影器材,用塑料膜仔仔细细包了一层又一层,这样做肯定会影响照片成像质量,而且光圈、速度等功能键只能固定死,无法再调节。可是为了相机不受污染,确保万无一失,也只能这样了。

    上午10点整,我们准时来到病区门口,往日这个熙熙攘攘的地方,此刻显得格外清静。急诊科主任王海龙和代理护士长王春全副武装等候着我们。他俩被隔离衣裹得严严实实,只能用友好的眼神向我们打招呼。王主任和王护士长帮我们套上隔离衣,一层层的穿,一遍遍地检查,生怕哪里有一点点缝隙。

    王主任说,要走八道门才能见到最危险的“非典病人”。第一道门“哐当”一声打开了,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随着一道道门在我们面前打开,又在我们身后关闭,心跳在迅速加快,反胃,头有些晕,体温也在逐渐上升,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毕竟我们进入了健康的禁区。说老实话初次遇到这阵势,不害怕那是骗人的。这条通道被称为“禁区走廊”,就在半小时前,从这条走廊刚刚送走了一位被夺走生命的“非典”病人。按规定死者的亲人和朋友不能来送别,是我们的白衣战士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他们精心料理后事,送上人生的最后一程。
, 百拇医药
    SARS病区到了,王主任把我们挡在了门外。带着三个口罩的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聂舟山迎了出来,透过模糊的防护镜,从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这里的信息。聂主任真诚地对我们说,你们能来到这样的环境里看我们,大家非常感动。他劝我们不要进入危重病房,太危险了,隔着窗户拍拍就行了。

    此时,最初的恐慌已经消失,我们同样是一名军人,一名新闻战士,有责任记录下这一瞬间。我们彼此仿佛读懂了什么,聂主任叫护士又取来两套隔离衣,在我们本已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身体上,从头到脚又裹一层。此刻,我们顿觉呼吸困难,头晕脑涨,全身上下好像有无数只小虫爬个不停。不好,我的眼睛好像突发白内障怎么看啥啥模糊。原来我们戴的防护镜被蒸腾的汗气熏了一层白雾,这下可坏了,本来照相机已很难通过取影框选景构图,这下只能瞎子赶路找感觉了。

    最后一道门终于被打开了———只见有的病人在无力的呻吟着,有的病人浑身发紫、气短、胸闷、躁动不止,更有的在抽搐……患者那痛苦和充满求生欲望的眼神,重重地撞击着我们的心!医护人员有的给病人输液打针,有的忙着为病人喂饭擦身,还有的忍着恶臭处理“非典”患者的排泄物……在这里我们切身感受到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是那样的凝重和神圣。我们情不自禁地揿动着快门,记录下这特殊战场上搏击“非典”勇士的身影。12:05,相机上显示胶卷已拍完,我是一张一张地数到36张的。在这特殊的环境中,才感到一个胶卷如此珍贵!
, 百拇医药
    我们问,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工作,一天下来受得了吗?在场的几位护士回答:“危险倒不怕,注意点就是了,可一个班下来光蒸发汗水,却无法喝水,最怕上厕所,太不方便了。可工作总得有人干,你不干我不干病人怎么办,更何况我们又都是军人……”是啊,作为军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决不退缩是他的本色,而军人的性格更应该是向前,向前,向前!一转身我们忽然看到刚刚休完产假的护士黄海燕也在这里,一问身边的几位护士,孩子最大的三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她们每天不仅要经受这里特殊环境对生理的挑战,还要经受思念亲人的煎熬,当脱掉沾在身上的多层隔离衣,走出门外时,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太畅快、太舒服了!在身后的隔离区里,空气是莫大的奢望。我们回首久久凝视着那神秘而更神圣的地方,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亲爱的战友,多多保重,祝你们早日凯旋……张金明吉尔文/摄, http://www.100md.com(张金明 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