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82780
订单滚滚来生产连轴转 医药企业是喜是忧?忧!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8日
     商机,似乎千载难逢。面对“非典”的威胁,人们对自身健康前所未有地重视,所有与防治“非典”相关的商品销售突然之间急速“暴涨”,全线处于供不应求。从板蓝根到维C泡腾片,乃至体温计、口罩等医疗器械,订单滚滚而来,生产厂家日日夜夜加班加点,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急速膨胀。药店门口,久违的“排队”现象在最近几个月屡见不鲜。

    罕见的旺销景象使人们纷纷看好医药行业。一时间,只要谈及“非典”商机,医药行业必然名列前茅。股市中,医药股的频频领涨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至少从表面上看,比起旅游、商贸等重创行业,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的医药企业的确应该“笑不动”了。

    “非典”面前,医药企业的日子真的这么好过吗?据透露,事实上,尽管“非典”相关商品产销量直线上升,私下里,不少医药企业却为今年的盈利目标担忧。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尽管这段时间加班加点忙得透不过气,但热闹过后盘算得失,相信不少医药企业都“笑不起来”,也许没有“非典”,他们的赢利业绩会更好。
, http://www.100md.com
    “非典”,对医药企业来说,到底是商机,还是冲击?在一片叫好声中,医药企业的“忧”又从何而来?专家表示,喜忧之间,有三个因素值得引起我们关注。

    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正给制药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以板蓝根为例,原料四月初从原平均价2.8元/公斤,上涨到无税7.08元/公斤;再如“扶正祛邪颗粒(合剂)”,其组方中的防风已从40元/公斤暴涨到277元/公斤,银花已从30元/公斤暴涨到321元/公斤。

    然而,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尽管市场持续“供不应求”,药价却是不能轻易波动的。这就使不少与“非典”相关药品的生产陷入“微利”甚至“亏本”状态。以扶正祛邪颗粒(合剂)为例,原料暴涨后,每瓶单单是原料的成本合计已高达19.6元,而其市场零售价仅为20元,这还没有算上辅料、包装、燃料、人工等等正常生产成本,全部加上去,亏本其实在所难免,于是,再大的销售额也就失去意义。有关人士透露,因药材价格暴涨,两个多月间,申城某药品生产企业在“非典”防治药品上的亏损高达300万元。
, 百拇医药
    销量:“非典”商品的确全线热销,但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否就意味着总销量的上升?答案是未必。记者从申城一家生产制药企业了解到,尽管与防治“非典”相关的几个药品销量大增,但其它更多种类的产品却不同程度遭遇销售困难。

    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对“非典”的恐惧,使得很多人尽可能不上医院,作为药品销售的大头,医院就诊量的下滑自然而然就波及医药行业,特别是在疫区,一些与“非典”无关的药品的销售纷纷遭遇低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仔细算一下,其实与“非典”相关的药毕竟是少数,且大多是微利商品,此涨彼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总销售额很难说是上升的。

    时间:“非典”商机看似空间无限,然而却来去匆匆。在申城,就在短短十来天里,与“非典”相关的商品突然间从紧俏变成了过剩。当不少企业加班加点扩大产能后,却愕然发现:市场需求已然饱和,商品卖不动了。据了解,申城一些与“非典”相关商品已经不同程度出现积压,其中包括不少防治“非典”的药品。

    “幸好我们的药品生产及时踩住了刹车。”一家制药企业的老总如是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二月份,广东爆发的板蓝根抢购风潮中,就出现过类似的“过山车”现象,板蓝根一夜之间从奇货可居变成过剩,让不少中间商吃了“暗亏”,不久后“非典”在全国各地的蔓延,这才让这些中间商得以“解套”。但这次,随着“非典”高潮的快速平息,看来会有一批制药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积压”的苦果。-解放日报-, 百拇医药